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3627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9、寓言两则 授课时数:1 日 期:2013.3 授课人:曹风琴 使用者: 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

2、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学习者特征分析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事要认准方向,善于听取被人的劝告,有错要及时改正.课时2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

3、懂故事。教学难点把握寓言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能恰当的运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教学策略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教学过程修补内容第一版块:导入新课 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第二版块:出示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寓意。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第三版块: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4、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3、那个坐车的人能到楚国吗?为什么?4、你从“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什么?第四版块: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2、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4、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5、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

5、到达目的。6、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7、如果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8、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9、展示搜集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井底之蛙、买椟还珠、拔苗助长、愚公移山、打草惊蛇、惊弓之鸟 第五版块:达标测评,巩固反馈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第六版块:板书设计南辕北辙马 越 快车夫 越 好 越 远 背道而驰盘缠 越 多第七版块:作业布置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