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3772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反思(6月份)学习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学习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学习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3.列式计算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二、出示目标:1.使学生在把

2、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三、摆一摆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

3、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列式:72=3(盘)1(个)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四、检测:做

4、一做(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五、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

5、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62=3(盘) 172=8(组)1(个)72=3(盘)1(个) 233=7(组)2(个) 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包括了让学生体会余数的含义、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写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等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对表内除法竖式有比较稳固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学习,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既可巩固表内除法的计算,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基础,有机体现了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

6、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上册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学了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再加上学生已有经验不够多,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整合及改动,因此把两课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事实上,知

7、识难度大,课堂容量多,完成起来就需要有学生对旧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有力掌控做基础。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和独特生活经验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忽视这个存在,因此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因学生而动,因情景而变。在让学生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按照我的预设,学生是会出现不同书写情况的,所以我在巡视时特别注意典型,讲评时着重强调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引起重视。这节课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虽然重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因方法问题效果不够明显;此外,我还存在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倾听不够,课堂上不能机智地捕捉到学生的有效信息,而导致引导不到位,浪费时间的现象。今后,还须在实践的历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