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加强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6058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在加强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在加强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在加强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在加强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在加强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在加强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趋势。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来提升教师品质, 改善教师地位, 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一、 要认真地对待文化传统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但人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是互动的。 教师也是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人, 因此不能忽视文化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作用。 也就是说, 文化构成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由此要肯定,完善教师素质,要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应该明确文化传统对教师成长的积极意义,需要研究怎样把文化传统中优秀内容渗透到

2、教师教育工作中, 使之成为塑造教师品质的资源。 但肯定文化传统在教师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并不是要全面地、 机械地接受文化传统, 而是要实现 “创造性的转化”,即有分析地接受文化传统,有选择地继承,并能结合当代社会实际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情况,进行综合创新,更好地发挥文化传统对教师专业化的积极作用。二、 要关注生命的品格我国教师素质的改善要在文化传统中寻找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积极因素。 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要的工作是要从整体上明确我国文化传统的独特品格,分析它对改善教师素质的可能性。我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品格特点。 它关心的是对人类道德情感的体认, 是一种文化自觉, 但这种自觉不能用理智来

3、分析, 只能用直觉来体悟。 因为理智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在世界,是外在世界的具体事物, 解决的是对事物 “真”的认识。但对事物的认识与把握, 不仅是要认识真, 更要认识与把握善与美。通俗地说,就是要求学会修身养性,学会处世做人,强调人应该崇义重德,以德育人,以德齐家,以德醒世,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难怪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本是 “德性文化” 、“圣人文化”,这是不无道理的。然而,我们仅注意到中国文化崇尚德性这一点是不够的, 因为西方文化同样关注德的问题。 不难发现,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两大学派儒家与道家的视野里, 都以生命为根本, 对生命充满着敬畏感,存在着天人之际与人的生命意

4、义的渴求, 也即是要寻求人生存于世的最本真的终极根据,而这种依据是在天、地、人三者的融合中才能实现。而这三者,又以人为中心去建构,如儒家所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说得更彻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不以此为规范,则会使人处于名利、之争中,因而要求人在现实生活中修身养性,安身立命。如论语中多次提到“巧言令色鲜仁矣”,强调仁乃立人之本,人之为人,重要的是本,本立而道生,而“道”,在孔子看来,主要是指社会中人与人正当相处之道,“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矣论语里仁”。显

5、然孔子对人的价值的研究与认识,并没有脱离人的实际生活,没有把个人从群体中、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相反,在人的日常活动中理解人的价值,这样,人的价值的认识取向引入到世俗的人生。 这种引入揭示了思考问题的重要视角:从人的生存基础(实际的生活体验)去理解人,从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中理解人的活动,使人最大限度地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和束缚,获得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自主独立,开启人格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 应该重视教师对实际社会生活的切身体验,但这个体验,并不是变成对生活的经验总结,而是对自己人生活动的自觉反思, 那么怎样反思, 反思的动力、 目标、途径有哪些, 这就可以通过对文化传统的梳理找到启示, 但怎样梳理文化传统, 发挥其现代价值, 即对教师专业化产生积极的作用。牟宗三提出了要返本开新, 成中英则主张传统文化进行本体阐释等思路。但我们这里更为关注的是“文化传统之本”,挖掘文化传统性格形成的基础,而上文的讨论,正是揭示了这一点,认为关注日常生活是构成这一文化性格的基础, 但这一日常生活绝不能作世俗化、形而下的理解,简单地等同于社会政治、物质世界,而我们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境界,如孔子所说: “从心所欲,不愈矩”,不愈矩而达成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合一,这实际上是在终极意义上开启了一个好学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