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43685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画角。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角。教学难点:正确画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2、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什么?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联系实际,找角1、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什么?2、小组活动:找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

2、角最多。(二)初步感知,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请几个学生上台指)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生: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请同学上台指)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三)小组合作,折角师

3、: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有角吗?生:没有。师: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师生折角,生高举角展示)师:这里面有好多小秘密,用这个尖尖的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谁能给这尖尖的取个名字?谁能给这两条直直的取个名字?师:像这样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的图形,就可以说它是一个角。谁能告诉大家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同桌互说:自己折的角的顶点、边在哪里?(四)动手操作,演示活动角1、师:(出示活动角,两边重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师让活动角慢慢张开)你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你又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

4、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2、魔术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送你们一个魔术。(抽动活动角)你看到什么?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3、比较角的大小师:(课件出示)猜一猜,下面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师:怎样验证?(打开p40,用三角板验证)你发现什么?(课件演示:两个角重合)(五)体验感悟,画角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试一试)2、展示学生画的角师:画得怎样?3、师示范画师: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4、请用正确的画法再次画一个角。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在探索和自主体验

5、过程中,学生获得体验(六)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巩固拓展(游戏)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2、师:现在继续闯第二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内容贴近儿童,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整体思路,是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

6、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如授课伊市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图入手,引导小组讨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角?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同时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我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本节课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