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52338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摘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整个旅游产业板块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亲近自然、短暂的郊游小憩已经日渐成为人们休闲方式的主导选择,尤其自驾车市郊旅游者数量的剧增,更是进一步刺激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宽。而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旅游在加大农民收入,整治农村文化,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关键词:农村经济, 休闲旅游, 环境建设, 绿色生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攀升,人们的出游观念开始转变,集休闲、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然成为新

2、的时尚。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城市生活者开始将目标定位到周边环境好的农村游玩,路途时间少,呼吸新鲜空气,品尝绿色食品,舒展心情等几大优势吸引着旅游者趋之若鹜。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最大的受惠者当之无愧为农村。客观的分析,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一、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多样化的体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产是重中之重,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乡村旅游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以耕养农的单一产业模式,在保证农村生产的前提下,介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乡村旅游,是二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在拉动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出现,适应了农村产业结构多样

3、化的要求,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因此,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小康目标的实现。 在利用自然优势满足了人们拥抱原生态、返璞归真等个体化需求的同时,一系列现代化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立,极大的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拓展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各地乡村在不断探索和交流中,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其积累的管理经验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储蓄了后备力量。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旅游业中1个直接就业岗位可以带来5个间接就业机会。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浙江乌镇、云南丽江等周边村镇中,直接和间接从事乡村旅游服

4、务业的人员比例已经占到55%以上,旅游经营户的年收入均值超过40万元,旅游项目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不可估量的人气激发了本地百姓投身旅游业的创业热情,从事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 乡村旅游中,?最为直观的效益莫过于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经济增长。目前,国内的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比重较大,不少地区土壤贫瘠,并不适合耕地发展,所以自然风光的优美使得发展旅游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必要有效手段之一。以观光体验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地方特色产品制作、线路引导、民间技艺演示、民风民俗食宿等内容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而旅游业的发展又与当地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密切相关。乡村旅游本身具有人员需求多层性、投

5、资少、见效快等优势,也大幅吸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目光,使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下,一些毗邻城市的农村地区正大力发展中西结合新型休闲经济,甚至在西北等一些偏远的农业地区也依托我国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开始开发旅游休闲产业。 三、强化农民素质 改善文化环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员、物质和资金的三大流动,也带动了先进与落后之间信息、观念的交互流动。在整合了各种资源、技术等乡村物质建设的基础上,乡村旅游业更是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文明建设的发展。语言沟通、竞争观念、时

6、间观念、效率观念、集体荣誉观等企业管理中的相关观念,正驱动农民越来越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己展示的一言一行来作为本地旅游的“活招牌”,主动寻求各种外出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农村健康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乡村旅游业的崛起,依托其自然优势及文化优势,促使旅游业反哺文化,农民的素质和农村的面貌有了较大提高和改观,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 四、缩短城镇差距 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多方位的缩短了城镇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已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显而易见当地的农民有着城市边缘

7、人的身份,他们既具备着农民最淳朴的民风,他们诚实厚道、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他们又是精明能干、合作互利、团结发展的。这种双重的特殊身份使他们既知道作为农民最会做什么,又懂得生活压力渐增的城市人最需要什么,从而在乡村旅游经济中大显身手。与此同时,习惯了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穿梭的城市人有机会走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能够促进自身环境保护的意识。简而言之,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缩短了城镇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差距,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在“三农”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会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面貌、精神面貌、文明面貌,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文素质、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把社会

8、主义新农村推上一个新台阶! 小结: 在综合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必要性的基础上,在产业的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注意对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底蕴,扶持形成具地方风格的特色旅游,也要杜绝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保护旅游资源,消除城市旅游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蔓延。另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的扩充,在发展乡村经济时切忌盲目跟风复制,应加强政策性导向,不求立竿见影的追求经济效益,但求适时发展、突出特色、具备长远发展的生命力的开发,逐步全方位的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唐德荣.乡村旅游开发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2. 唐代剑,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静轩.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