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三尺又何妨.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055008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人三尺又何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人三尺又何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人三尺又何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人三尺又何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人三尺又何妨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留芳。这首歌曾经唱上了春晚舞台,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六尺巷”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它让我们懂得了谦让。 清朝康熙年间,文学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安徽桐城,他家府第与吴家宅院相邻,中间有一块空地,作为过往通道。后来,吴家建房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互不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只好一张状子告到县衙。因为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写封家信,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希望他出面摆平

2、。张英阅过来信,微微一笑,提笔赋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人一见回信,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个强硬的办法或者锦囊妙计可以制服对方。待打开信,见是一首诗,非常扫兴。但张大人吩咐,只好照办,于是全家人一起动手,拆除围墙,让出三尺。张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热泪盈眶,也把围墙后退三尺。于是,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出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因为谦让,张英不仅让张吴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更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为后人所传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许多多关于谦让的故事:孔融让梨、负荆请罪等,这些故事影响了一代代人,他们的精神流传至今。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我们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应该把谦让这种美德光大发扬。让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境界。谦让,可以化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际关系更和谐。荀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让我们一起拥抱文明,与美德同行,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谦让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