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去恪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80030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虽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去恪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虽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去恪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虽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去恪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虽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去恪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去恪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之我见有效的教学,我觉得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我们精心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去学习,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我们老师不能一切都包办,应该相信学生,给他们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或顺序去恪守,却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值得借鉴。一般说来,要设计一堂初中英语课,教师首先要从语言的学习规律角度去考虑,要先给学生提供体验、感受、理解语言现象的机会,即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机会;然后才是给学生提供操练、实践、运用这些语言的机会,即给学生提供内化语言、输出语言的机会。也就是说,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初中英

2、语课堂教学必须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真正成为了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技术与资源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网络技术的使用,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更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更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教学还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信息,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活动参与情况,获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风格等信息,并记录与学生的谈话,并反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学生学习经历、学习目的和个性等等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教材的练习活动、补充活动、补充材料、附录材料、配套学习资源、教师用书的教学建议、网络资源等其他方

3、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为教学客观条件、学生现有水平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差异。比如,教材中在讲祈使句时给出的例子是“不要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这个例子对于城市的学生,可能是很好的例子,还可以教育学生爱护草坪、爱护自然。但对于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学生而言,可能出门就是草地,如果不踩着草地,可能根本无法走路。显然,这个例子很适合城市的学生,但不一定适合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教学需要。因此,建议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做出适当调整,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

4、教教材。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有学者认为,语言课堂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会话式的交流(Thornbury, 1996)。教师可以通过有声和有形两种传递沟通方式与学生互动。其中,有声的师生互动途径包括教师讲授、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应答、反馈、启发等。有形的师生互动途径可以通过教师的板书、多媒体的使用以及教师的体态等方面达成。以提问为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应当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关注教师提问就要关注在问题预设与调控中的教学目标与生成资源,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意外的、潜在的教学资源。教师提问的预设需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整与优化,课堂动态推进的建构过程需

5、要教师教学积淀与教学机智的支撑(张强,2008)。在互动式的话语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而在非互动式话语或假互动的话语中,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知识比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程晓堂,2009)。除了建构意义以外,语言课堂上互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信息交流,即参与互动的各方根据互动的目的提供信息和接收信息。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要经常设置一些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悬念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等因素。这些悬念要能使学生产生信息交流的欲望,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程晓堂,2009)。关于如何增强师生互动,我们给老师们一些建议,供老师们参考(赵立龙,2011)。(1)增强师生之间语言上和意义上的互动和协商。(2)教师应多问参考性的问题,并且在提问后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内容给予反馈。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增强互参考文献: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