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略”字了得.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31188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一个“略”字了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一个“略”字了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一个“略”字了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一个“略”字了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一个“略”字了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一个“略”字了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一个“略”字了得.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怎一个“略”字了得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说一说)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翻开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逐年增加。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共有16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29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由此看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略读课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语文教参这样阐述略读课文的性质:“略读课文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

2、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一)巩固迁移功能略读教学对巩固、迁移精读课文中的方法承担着重要作用。1、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略读课文教学应该运用、巩固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四(上)第一单元,学生在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中掌握了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后,再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时,就可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不仅能在略读课文中迁移,而且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2、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四(下)麦哨一课,课文第3小节关于夏季农作物颜色、形态的描写颇具特色:选用了典型的夏季农作物,

3、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这种写法和这些语言是值得学生巩固和迁移的。(二)拓展延伸功能略读课文应发挥它的拓展延伸功能,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过渡。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五(上)第八单元的编排紧紧围绕毛主席这一光辉形象展开,其中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盖了精读课文所未涉及到的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一位与乡亲们平等相处的伟人形象。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多元。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五(上)第六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4、,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这种思想上的拓展,使单元主题更加丰满,角度更加全面。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五(下)第三单元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有古文杨氏之子和现代文晏子使楚,这两篇文章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也有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让学生接触这两种生活意味浓厚的文字样式,初步了解剧本、相声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四(上)第四单元略读课

5、文母鸡与前三篇课文很不一样,它一改前三篇课文通篇喜爱动物的基调,而是经历了讨厌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它不满足于写母鸡,而是借母鸡抒情,歌颂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文章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都很有特色,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性阅读,进行阅读方法的拓展。但是目前略读教学还普遍存在三大误区误区一:难以割舍,精雕细琢。误区二:置之度外,过度放手。“马马虎虎”走过场,让学生随便读几次,学生读懂什么就汇报什么,教师很少指导。误区三:教法单调,缺乏个性。只满足于解决提示中的问题,忽视文章的特点,很少有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在把握略读课文教学尺度上应该注意:1、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

6、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2、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少知。略读课文要求粗知文章大意,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

7、感体验与语言感悟上达到理想的效果。3、自主阅读不是学生自己阅读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运用,还应该有更多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但是,自主阅读不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不是不要教师的引领;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关于略读教学的策略,有以下四点建议:(一)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课标指出:“略读课文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

8、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课堂上让学生有充足的自读时间,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如小英雄雨来篇幅长、故事性强,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运用“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怎么放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位教师安排一课时,处理得比较成功:她在谈话导入揭题后,让学生读书三分钟,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一些术语的理解;然后提出问题“文章写了雨来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再次读书,给学生留足五分钟,放手让学生概括。学生巩固迁移了在夜莺的歌声中学会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快捕捉信息,概括小标题,概括

9、能力和略读能力得以培养;第三次教师留足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迁移巩固“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自主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使学生对人物有更深的认识。这样一堂课有十八分钟让学生自读,学生在一次次充分的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略读课文的“略”要求课堂结构简约,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时间与空间。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迁移功能。如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提示是这样

10、的:“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思妙想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简化教学流程:一是默读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文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二是交流点拔阶段。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进行点拔,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三是拓展延伸阶段。可补充一些魏格纳的资料和其他科学家认真观察、仔细思

11、考、有所发现的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开拓视野。(三)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但略读课文不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内容,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所以教师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1、找准单元学习重点四(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专题编排。在单元学习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编排的课文都是关于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由此可见,在学习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重点就应定为“理解科学家怎么观察,发现了什么,学习科学家

12、的观察方法。”2、找准文章学习重点一般来说,单元的重点是显性的,而文章的重点是隐性的,这一点需教师善于思考,挖掘和利用。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一位教师在执教刷子李时,抓住“黑衣白点”这一细节进行重点指导:抓住“果然”、“居然”、“竟然”引出的重点句子体会本领奇绝;辩析“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刷子李”真的“傻”吗?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略读课文的本色,凸现略读教学中的“重拳敲击”。(四)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

13、,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教学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沟通课内外,校内外,进行宽广的课堂延伸,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1、搜集资料,加深理解。许多略读课文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发挥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作用。四(上)23课卡罗纳一文,课前提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中“小泡泡”引导:“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课后“资料袋”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旨在引导师生通过一篇课文去阅读整本书,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3、综合实践,引发探究。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略读课文以其广阔的空间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题来源。如三(上)第四单元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习结束时,适时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引发学生探究。4、读写结合,习作训练。巩固迁移写法是略读课文的一大重要功能。要引导学生在品析课文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和文章写法,读写结合,运用到习作中去。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略读教学的研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略读教学能够得到重视,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