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45212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效途径(2)(二)教育统筹发展缺乏配套政策的支持。教育规划纲要和决定的颁布,详细阐述和规定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各项内容,明确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目标、任务、职能与责任等,但在配套政策的安排和配置方面仍有一定的欠缺,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统筹发展实践的需要。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央下放教育统筹管理权限后,配套措施匹配不够及时,如规定了省级政府统筹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但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标准、教师编制和师资水平等没有及时地制定相应的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时情的国家标准,而是各地自行制定实施标准,很容易造成新一轮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其

2、次,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多部门联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各地各学校提出的利益诉求,如财力支持、优质教师资源的引进、教师职称评聘等诸多问题往往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和支持。真正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政策需要财政、人社、组织等多部门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充分协调,教育资源配置、职称评聘、校企合作、民办教育发展等诸多问题,离不开财政、人社、组织等相关部门协同出台统一的支持政策。然而,教育部门作为相对弱势部门,难以协调各方,很容易导致许多跨部门问题的难以解决和落实,真正关心教育、发展教育、支持教育的理念和主动解决教育问题、优先为教育发展办实事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在各职能部门之

3、间建立起来,这些问题在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各试点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着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效用的发挥。(三)教育统筹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关键之一便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机制,为此,需制定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监督与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贯彻落实。然而,从实践层面看,政策监督与评估尚存在一定的缺失与漏洞。一方面,中央对各省(市、自治区)的考核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系统、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也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因此,无法真正科学评估省级政府发展教育的努力程度和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不能以此为

4、抓手强化省级政府的责任意识,督促省级政府进一步优先发展教育,有力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过程中监督不够有力,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构来确保制度的真正落实。虽然,通常情况下,我国省级政府受到中央、自身、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多方的监督,对其履行教育统筹管理职责起着激励、监督的作用,但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监督机构,也没有明确的部门职能安排,使得对我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监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不够明显,效用也被弱化。总之,我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实施的监督与评估,还存在着缺位;与走过场;的现象,存在着重宣传,轻监督与评估;的倾向。(四)教育统筹政

5、府间权限划分不明。有学者认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简政放权,中央向省级政府放权,地方政府向学校放权。;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像理论上所说的简单,由于没有明确规定中央和省级政府权力和责任的分配,造成越位;与缺位;并存,中央政府超越应有的管理权限,过度干预教育的统筹发展,而省级政府也未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造成该管的没有管好或者没有管到位,阻碍了教育统筹发展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央的作用是引导地方、超越地方。不仅要纠正省级政府统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超越省级政府,宏观把握和调控省级政府统筹教育的总体运行,引导教育统筹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而不应管得过多过细,让中央的越位;限制省级政府职

6、责的履行和效用的发挥,阻碍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广东省为例,由于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亟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但教育部掌握着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编制和录取权限,且招生计划按基数增长的方式予以确定。由于历史原因广东省招生计划基数偏低,教育部能给予的倾斜只能是杯水车薪,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调控力度,使得广东省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由此可见,中央的不愿放;、不敢放;导致省级政府不能很好地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统筹本省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从而限制了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省级政府作为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主导者、统筹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各级政府

7、及各个部门职责到位是保证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但由于对两级政府权限划分不明,造成国家层面涉及教育的管理权限偏多,对地方简政放权的力度很不够,使得省级政府不能切实履行其职责,缺位;现象时有出现,阻碍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三、优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基本路径。教育制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而协调教育内外部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7.为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和发挥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效用,需不断优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改革,任重而道

8、远,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压力与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梳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变迁历程、系统把握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创新和优化。针对现阶段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权威性低和约束力差、配套制度不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以及政府间职责不明确等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一)以均等化为核心价值优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发展的均等化水平是检测和衡量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制度是否具有实效、是否缩小教育差距、是否能够满足公众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标准。这就需要在未来创新制度立意,以追求教育均等化为价值取向,提升制度实效。在制度设计阶段,更加凸显均等

9、化思维,把实现教育的均等化作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指导思想和追求目标;在制度实施阶段,将均等化取向贯穿于教育统筹制度实施全过程,更加注重公平与均等,推进不省域内不同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统筹和均等发展;在制度改进阶段,以教育的均等化水平作为各地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绩效衡量与评估的重要标准,并以此作为制度改进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倡导教育均等化的过程中也需注意把握好教育均等的度,不能一味的追究教育均等,而忽略了教育发展的高水平与高质量。我们需要实现的是优质化教育基础上的教育均等,只有保证了优质化的教育质量与高水平的教育均等,才能真正满足公众的教育发展需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

10、育公平。(二)以综合化思维优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运行机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维度,每一个维度、每一项改革都必须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去设计、去考虑8.以综合化思维建构教育统筹制度运行机制是针对现阶段教育统筹发展配套机制、配套政策不完善,监督机制、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言的。片面的、非理性的运行机制使我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制度在较长时间内呈条块分割;状态,影响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良好运行。这就需要在未来不断增强制度的综合性、系统科学性。一是要综合考虑教育统筹实施、监督、评估等各个环节,在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同时注重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的完善,合理运用评估结果

11、,改变过去重宣传、重实施,轻监督、轻评估的倾向。二是要综合统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和各项配套制度。不仅要不断优化与创新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本身,更要保证相关配套制度的跟进与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有效实施。三是要综合协调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各相关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互不推诿,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保障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各项活动顺利推进。(三)以良好的制度保障教育统筹发展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工具效用发挥的性质与程度离不开它所应用的组织环境、组织结构和运行程序等制度基础9.伴随我国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省级教育统筹发展制度必然走向深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级政策教育统

12、筹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一教育治理工具的效用,需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予以保障。一是要增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权威性,从制度本身出发,在根本上保障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执行。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部署,尝试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上升至法律层面,用法律形式确定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用法律手段规范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实施,提高教育统筹的法治化水平,提升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的权威性与约束力,促进省级政府统筹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处理好省级统筹与中央统筹、社会统筹的关系,从制度外部环境入手,优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实施的外部条件。省级统筹作为国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

13、,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优越性,但也需注意到省级统筹并不是唯一的教育统筹方式,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省级统筹的效力、保证省级统筹的顺利实施,必须明确省级统筹的职权,处理好省级统筹与中央统筹、社会统筹的关系。在把握不同统筹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确定各自的统筹对象和统筹空间,从根本上消除越位;、错位;现象,做到既不影响中央统筹强权威性、资源集中等优点的发挥,又不削弱省级统筹的效用。参考文献:1盛明科,朱玉梅。我国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变迁:趋势、问题及改进思路-基于 1979-2013 年国家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J.理论探索,2014(4):75-79.2谈松华,王建。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J.人民教育,2011(18

14、):1-6.3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9):1-7.4杜丽红。近代北京公共卫生制度变迁过程探析(1905-1937)J.社会学研究,2014(6):1-23.5王湛。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到岗履职N.中国教育报,2010-12-27.6郝平。切实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N.中国教育报,2013-11-27.7谷平,吴华。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统筹和制度创新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61.8邓朝喜。重庆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初步探索C/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 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2011:149-155.9盛明科,段玉玲。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及其效用分析-兼论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启示J.云梦学刊,2011(2):75-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