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Word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66784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Word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1、朱雀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后,南京依然保留留有乌衣巷和朱雀桥的地名.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

2、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2、桃叶渡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3、白鹭洲与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之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

3、口的一个沙洲。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博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五徐达王府的东花园。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像,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州”。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建于南北朝刘宋暑期。相传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

4、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胜迹中闪烁生辉。至南宋,历经数次重建,最终圮废。今有来凤街、凤台路。4、石头城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俗称鬼脸城,南京别称石头城,亦由此而来。它位于汉中门外的北面,清凉山的西面。这里原是一座石头山,峭立江中的天壁,缭绕如城墙的巨石。公元前三百三十多年,楚威王灭越国后,在石头山后建立了一座城池号金陵邑。公元二一二年,东吴孙权自京口迁都秣陵,改秣陵为建业,意思是枯这里建立帝王大业。不久,就在楚国金陵邑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吴时石头城紧依长江,地势险要,是军事重镇,周瑜曾在此练

5、过水军。东吴之后,东晋、陈、唐等代也曾不断修筑石头城、明朱元障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兴建城墙,此处石头城便成了著名的南京城垣的一部分。 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镜。在鬼脸城前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镜子”。现建成石头城公园成为人们踏青觅翠的的好去处。5、秦淮河泊秦淮 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

6、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秦淮河全长100多千米,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条。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