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75060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学习心得.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秋水学案班级姓名号数【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4使学生理解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相关资料】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理解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

2、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以前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关于寓言:寓言是将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虚构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大多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我国先秦时代的很多著作都喜用寓言说明道理。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邯郸学步孟子中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智子疑邻、郑人买履列子

3、中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在世界上颇负盛誉。【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释:(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12名学生展示。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4、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基础知识归纳:(1)给下列下划线的字词注音:径流()两涘()渚崖()则殆矣()伯夷()(2)通假字泾流之大通,不辩牛马通,(3)词类活用: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4)一词多义:始河伯始旋其面目 () 见不见水端()始吾弗信()见笑于大方之家 ()闻 闻道百 () 面东面而视 ()少仲尼之闻伯始旋其面目 ()若望洋向若而

5、叹 ()少少有大志 () 以为莫己若者 ()少仲尼之闻 ()之泾流之大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而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望洋向若而叹()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至于北海()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古今义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古,今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于是:古,今百川灌河河 :古,今吾非至于子之门至于:古,今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古,今东面而视东面: 古,今(6)体会下列不同句式并翻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

6、断)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7)出自本文的成语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

7、的样子。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3、学习分析课文:(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12名学生展示。师生归纳总结。)(1)、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2)、用课文的语句回答问题:写黄河雄壮开阔的语句是:写河神认为自己的浅薄之处将被“大方之家”耻笑的语句是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河伯见到海神后,体现他自我反省的句子是:(3)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4)、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5)、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6)、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包括哪三层意思?(7)、文中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8)、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9)读了这篇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发?(10)、本文写作方法上有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