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五方面.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78909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路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五方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路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五方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路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五方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路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五方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路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五方面.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路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五方面摘要: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便利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市政道路施工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道路施工主体的路基施工更是不容忽视。另外路基工程具有工程数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因而及时正确地掌握路基施工要求及施工过程中的新工艺及新方法,对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障工程正常使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路基施工 特点 重点 技术前言 道路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一方面是通过完善的设计予以保证,另一方面是依靠科学缜密的施工方法得以实现。

2、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影响到整个路面的使用寿命,进而进一步影响到交通与人身的安全,所以对路基施工过程我们要予以充分重视。 一、路基工程的主要特点 (一)施工场地线长、作业面狭窄。因为路基工程是线形构造物,路基工地一般较为分散,工作面狭窄,不便于施工机械与队伍的调度与使用。 (二)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同时耗费劳力较多,投资规模大。路基土石方工程量较大,涉及面较广,工程沿线分布不均匀,耗费劳力较多,从一般道路的路基修建可以看出,路基修建投资一般占道路工程总投资的27%-45%左右,道路条件复杂的甚至可以达到65%。 (三)施工干扰因素多。因为道路路基施工现场较长,经过城镇、农村、河流及各

3、种管线,以及拆迁、水电供应以及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都会影响到路基施工的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 二、路基施工技术 (一)路基填料 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规定了标准,采用CBR 值表示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条件。调整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上路床030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值应大于8%,3080cm 下路床填料最小强度CBR 值为大于5%,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有时也可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 (二)路基填土 路基填土采用“薄层轮加法

4、”进行路堤填筑,填筑时分层填土、分层碾压、分层检验。在路堤填筑前,先做好控制性试验。在铺筑下一层之前,上一层的压实度须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才进行。填方材料分层平行摊铺,填土时间间隔由沉降观测结果确定,超载预压完成后,把多余的土方挖除,并对路堤面进行整平压实。 (三)路基路面排水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水,因此必须做好路基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排水,防止各种水患,避免路基路面施工的不必要损失。(1)地面排水: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排水沟渠,一般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

5、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在广泛应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对逢沟设涵的做法有所改进,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2)路面排水:目的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水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雨水排出路面有两种方式:一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可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 m间距设置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对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于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排除。在西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在中央分隔带采用过水槽排水。二是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

6、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去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3)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几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四)软土地基路基施工 1.软土地基常用的加固方法: 当路基经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加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1)用

7、砂垫层加固地基,就是挖除基底下一部分原有软土,而换填分层夯实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中砂、粗砂和砂砾等,以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在经济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由于施工可不用机械,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2)砂井: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参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 米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 米。 (3)袋装砂井:井径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先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径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 米。 (4)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

8、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层。将水从砂层中排出去。最大有效处理深度,路堤极限的2 倍。 (5)土工织物铺垫: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织物,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之类高含水量的超软地基,在采用砂井及其它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可作为前期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6)预压: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果工期不紧,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的固结沉降,然后再填足和铺筑路面。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0 米。 (7)挤实砂(碎石)桩:挤实砂桩是以冲击或震动的方法强力将砂石等材料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提高软土地基

9、的整体抗剪强度,减少沉降。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 米。 (五)路基防护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防护。 (1)坡面防护。坡面防护的目的足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孑L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

10、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2)冲刷防护。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支挡防护。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是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 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 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 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文德云编著,道路工程施工监理400问答,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张吉国,杜玉林主编,道路工程施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