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79975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现浇楼盖混凝土施工中普遍会遇到裂缝控制的问题,如何在施工中严格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本文系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对现浇楼盖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关键词:现浇楼盖;裂缝控制;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住宅工程的楼盖体系逐步由预制板体系向现浇混凝土楼盖体系转换,现浇混凝土楼盖( 以下简称楼盖) 得以广泛运用,但由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住宅工程的楼盖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虽然许多裂缝并不影响楼盖的安全,但广大住户缺乏必

2、要的常识,统统视之为有害裂缝,甚至担心因楼盖开裂会导致整个房屋坍塌,为此投诉特别激烈,消除楼盖裂缝已成为当前住宅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主要内容。 1 楼盖裂缝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裂缝按其开裂宽度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微观裂缝是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裂缝,主要有粘着微裂缝、水泥石微裂缝和骨料微裂缝三种,反之,肉眼能看得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按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荷载裂缝和变形裂缝;就其开裂程度可分为表面的、贯穿的;就其在楼盖表面产生的形状可分为不规则短裂缝、纵横向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等;就其发展情况可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能愈合和不能愈合的;就其产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裂

3、缝、中期裂缝和后期裂缝;按其对楼盖的损害程度可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楼盖裂缝的类别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常见楼盖裂缝的表现形式有:1)板角 45斜裂缝;2)板底纵向裂缝;3)板底横向裂缝;4)板底对角线裂缝;5)板面龟裂;6)板面四周裂缝;7)板内预埋管线裂缝;8)梁正截面裂缝; 9)梁斜截面裂缝;10)梁侧面棱形裂缝;11)主次梁交叉处斜裂缝。 2 楼盖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 楼盖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与设计有关的原因,如使用荷载或施工荷载超出楼盖设计荷载,对温度收缩应力估计不足,配筋量不够等。 2)与材料有关的原因,如水泥水化热过大,骨料含泥量过大、级配不良,混凝土

4、配合比不当等。 3)与施工有关的原因,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准确、钢筋位置不正确、混凝土养护不当、施工缝处理不当、过早拆模等。 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亚微观理论研究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表明,楼盖中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楼盖裂缝的控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裂缝的存在,其关键在于控制裂缝的宽度与深度及其分布,以保证楼盖的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功能。结合楼盖裂缝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其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相应地可分为: 设计技术措施、材料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三大类。 3 楼盖裂缝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 为了控制楼盖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除应遵守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外,还应针对引起楼盖开裂的

5、原因,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编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并向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结合工程实践成功经验,本文分析了楼盖裂缝产生原因的同时,从混凝土施工的角度具体提出了相应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力求做到“简单、明了、经济、实用”。 1) 保证楼盖中楼板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a严格控制楼板厚度。浇捣楼盖混凝土时,若无控制板厚的工具,也未作有效的控制标志,仅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感觉很难保证楼板厚度符合规定要求,既可能出现楼板局部超厚的现象,也可能造成楼板局部偏薄的问题。当板厚超厚时,不仅影响楼层的净高( 净高不足也是住户投诉的热点之一) ,而且增加结构自重,从而造成局部

6、承重构件承载力不足的隐患; 当板厚偏薄时,板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小,承载力相应降低,导致板内产生裂缝,为此,楼盖混凝土浇捣之前,应每隔 2m2m 设有醒目的楼板厚度控制标志( 一般用与板厚等长的短钢筋或钢管,与板内钢筋网片点焊牢固) ,并同时在板四周柱纵筋上作出板厚标志。b严格控制楼盖内钢筋保护层厚度。为保证构件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必须严格保证保护层厚度符合规定要求。若保护层偏薄,碳化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易使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梁板表面沿钢筋位置出现裂缝。若保护层偏大又将减小梁板有效截面高度,削弱其抵抗外荷载的能力,导致产生荷载裂缝。通常采用以下措施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规定的要求:

7、优先选用专用塑料垫卡支垫钢筋; 当采用水泥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平面尺寸不小于 40mm40mm,垫块中必须预埋 18号低碳钢丝,以便将垫块绑扎固定在相应的钢筋上,防止垫块移位。严禁使用碎石、短钢筋头作为梁板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对于位于现浇楼板顶面的受力钢筋,应采取钢筋支架或钢筋马凳来保证其保护层厚度不偏大,否则,板的实际有效高度减少,承载能力降低,致使楼板面产生荷载裂缝,如产生板面四周裂缝等。并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护理钢筋,一旦发现有被踩弯下沉的钢筋及时就位,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2) 楼盖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终凝前用木抹抹压表面至少两遍以上,以提高板面抗

8、裂性能,防止出现不规则裂缝。混凝土在第一次表面抹压找平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还要自然下沉,这种下沉受到楼盖内上层钢筋的阻滞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从而在钢筋上方的混凝土表面形成塑性沉降裂缝,与此同时,由于水分蒸发会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急剧收缩,从而在其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此时若用木抹二次拍打抹实塑性沉降和收缩裂缝处的混凝土,即进行全面二次表面抹压,可将裂缝消除或闭合,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再有选择性地进行第三次表面抹压,可彻底消除楼盖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塑性裂缝。 3) 楼盖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投入养护工作,养护要充分、规范。养护是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防止产生温度收缩裂

9、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制定养护专项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当日平均气温高于 5时,一般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有条件时尽量采用蓄水养护,覆盖浇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浇捣后 12h 以内应用适当的材料( 如草包、麻袋等) 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对常用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楼盖而言,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d。b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为保证养护用水,施工现场必须安装供浇水养护的水管。对于高层住宅房屋,尚应在施工现场设有足够扬程的临时用水泵和水源。c后续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连续浇水养护不受影响,当不能保证连续浇水养护时,必须在楼盖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或涂刷薄膜养生液。 在实

10、际施工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对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够重视,致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致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收缩拉应力,引起楼板表面产生不规则的收缩裂缝,即板面龟裂。 4)若不能连续将楼盖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的时间预计超出规定的时间时,必须设置施工缝。a施工缝的位置: 按设计要求预先选定适当的位置,而不是任意位置留缝,更不是浇到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留缝。对楼盖而言,混凝土宜顺着房屋长度方向浇筑,施工缝一般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b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 MPa,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如下

11、处理: 清除施工缝处垃圾及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在施工缝位置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混凝土不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应清除干净。为保证施工缝处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浇筑前应在接槎面上涂混凝土界面剂。 5) 楼盖中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及后浇混凝土的浇筑要求按设计要求确定,若设计无具体要求,应按以下原则执行: a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后浇带按前述施工缝的处理要求进行处理。b后浇带的模板应优先采用不必拆除的以钢筋为骨架制成的钢板网模板,以往常用的木模因钢筋要从板条拼成的模板中穿过,支模拆模都比较麻烦。c后浇混凝土强

12、度等级应较两侧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以抵消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部分收缩。d后浇混凝土的浇筑宜在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60d 后进行,且长期潮湿养护的时间不少于15d。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楼盖的施工过程中,住宅工程楼盖常见的裂缝,只要采取合理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并认真贯彻实施,就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楼盖裂缝的产生,就完全可解决同类混凝土楼盖裂缝控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3】罗先兵.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西部探矿工程,2006(1):37-38. 【4】陈太新.浅谈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科技资讯,2007(11):8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