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记(21):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8550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天一记(21):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每天一记(21):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每天一记(21):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每天一记(21):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天一记(21):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每天一记(21):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读诗意语文国庆期间,窝在家里四天,除了弄儿为乐,我还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感触颇多,感受颇深。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复活感性,回到语言的生命源头。王崧舟讲到了语文是感性的,所以,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也必须以感性为主。反思现在的语文课教学,正像王老师所说的:理性泛滥。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有感情的、活生生的、有知觉的、有想象能力的、有灵性的动物,忽视了理性与感性的协同发展,才能造就一个健康的、健全的人。而我原来是从事初中教学的,在课堂上更注重文采的贯通,逻辑的推理,思维的缜密,结构的严谨。很少会关注到教学的感性。而到了小学,我越发感觉到感性教学的美,

2、感性教学的魅力,感性教学的必要性。其中王崧舟老师讲了其中一个案例。 案例一感性教育的重要性 走到离伯父,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怎样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 师1:课前预习,通过查字典或问家长来理解,扫除学习障碍。课堂上,老师提问了三个学生,三个学生答得一字不差,教师才满意地点点头。 师2: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去学习,理解。(1)闭眼想象,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修饰的脸?(2)学生回忆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外貌、脸色、头发、嘴唇上的裂开的血痕、脸上的精瘦等来描述了生活中几个饱经

3、风霜的形象。)(3)从这张脸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第二环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是这样一位车夫,就是这样一位饱经风霜的车夫,就是这样一位地位低下的车夫,就是这样一位身体虚弱的车夫,假如当时你就在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群情激奋)你们很有爱心,乐于助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做的? 课后突然袭击调查: 一、 在括号里填上形容脸的词语,要恰当,填得越多越好。 ( )的脸 经过调查,能用上“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师1的班级有19%,师2的班级有94。3% 二、 仔细观看“父亲”这幅油画,描述“父亲”的这张脸 会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修饰的:师1班级中有9%,师2班级中有91% 数字是冰冷的

4、,但数字带给我的思考却是火热的。两个老师教的是同一个词语,饱经风霜,但是处理的方式不同,操作的方式不同,得到教学效果也是天壤之别。第一个老师用的是理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强硬地理性地记住了这个词语。但是“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是干瘪瘪的、理性地、虽生犹死地。学生只死记硬背地记住了这个词语的写法与意思,但是却不会灵活应用。这种理性的教学远离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剥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硬塞给学生的词语,学生掌握得自然不好。第二个老师采用的是感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闭眼想象,想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修饰的脸?这个时

5、候,饱经风霜就不是一个干瘪瘪的、硬邦邦的、死沉沉的词语了,而是一个个鲜亮亮的、思多多的、活生生的面孔了。调动了学生感性的生活积累后,再来描绘车夫的饱经风霜的脸。这种想象这种描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在再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再联系学生的实际,如果你再在场,你会怎样对待这个车夫。这也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品德教育。第二个老师,通过体验、猜测、想象、感悟等多种感性的方式,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种方式掌握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将“饱经风霜”的形象、情味和意蕴演绎得酣畅淋漓、有声有色、一片锦绣。测试结果自然就好。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牛津大学的一句校训:一个人学习得越多,他就知道得越

6、多;他知道得越多,他忘记得就越多,他忘记得越多,他知道得就越少,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呢?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是什么”也这样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把在学校里所教的忘记得只剩下的那点东西。一篇文章,它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它更始感性的挥洒。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理性泛滥:含义解释,强化理性;情节分析,张扬理性;要点归纳,磨练理性;主题概括,培养理性;语料记忆,锤炼理性;机械练习,值更理性。其结果是,语文的形象被淡化了。语文的情感被稀释了,语文的直觉被斩断了,语文的想象被禁锢了,语文的灵性被扼杀了。理性:理智、逻辑、抽象、意志、知性;感性:感情、直觉、想象、形象、灵性,只有感性与理性的协同发展,才能培养出一个个健全的人。 什么是感性教育?是对人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觉乃至无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师1采用的是纯理性教育。师2采用的就是感性教育,实践证明,感性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精神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感性的语文教育是什么?感性的语文教育,是形象鲜活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真情洋溢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智慧灵动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个性张扬的语文教育;感性的语文教育,是潜能勃发的语文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