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9925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一)说课授课年级:一年级授课班级:52班授课教师:陈玉翠授课时间:3月14日周一(第三节)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十几减9用数学。2、教材简析:用数学对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看懂图意并根据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初步学会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4、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5、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即用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

3、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

4、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好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

5、技能。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激趣定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具体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导入课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1、学习例5,课件出示主题图。2、引导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选取图中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多余的信息就去掉。4、列式计算,理解算理和算法5、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测评训练。 课本20页“做一做”和22页第3、4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课堂小结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