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___.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0260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___.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___.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___.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___.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__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___.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1415页:一个草莓例题,比的基本性质,“练一练”。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水平,他们完全能够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目标:1、能联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2、活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5、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设想:1、推导比的基本性质:猜想验证归纳 2、化简:结合国旗的长与宽是3:2展开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有意义的比,并实行化简,并了解国旗法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相机板书:比 前项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2、填空:8010800( )( )5 3/4( )/ 16 = 6 /( )学生口答,说说怎样想的?2、师:既然除法,分数都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和性质,那作为和它们有着密

3、切联系的比,有没有自己的规律呢?(学生猜测) 你能猜想一下有什么样的规律吗?二、猜想、验证1、猜想学生4人一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师:为什么0要除外呢?2、验证刚才同学们大胆的做出了猜想,那大家的猜想是不是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实行验证。你能举例证明刚才的猜想吗?学生4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3、得出结论: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例子,证明了大家的猜想是准确的。这叫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板书:比的基本性质)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1、最简单的整数比同学

4、们的课桌长大约是60厘米,宽大约是45厘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研究了长与宽的关系后,得出这样三个结论:甲:长与宽的比是60:45乙:长与宽的比是20:15丙:长与宽的比是4:3请你谈谈对这三种结论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用哪个比来阐述长与宽的关系?为什么?师指出:象4:3这样的比叫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前项和后项是一对互质数。我们以后在实行比的相关计算的时候都要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化简比(1)课件出示班里的国旗图片,长45厘米,宽30厘米,写出长与宽的比,并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出示校园里升旗仪式的照片,国旗长1.8米,宽1.2米,写出长与宽的比,并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出

5、示天安门升旗仪式照片,国旗长500厘米,宽1000/3厘米, 写出长与宽的比,并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3:2)这是不是巧合呢?指出:这是国旗法中规定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3、练一练 P54四、巩固新知 实际应用1、小明周六邀请2个同学到家做客,妈妈给他们每人冲了一杯菓珍。第一杯 在10克菓珍里加入80克水第二杯 在12克菓珍里加入96克水第三杯 在15克菓珍里加入120克水三杯菓珍尝一尝,味道一样吗?为什么?2、小红身高1.4米,她爸爸身高180厘米。请你写出小红和她爸爸身高的比,并化简。3、出示消防窗的照片,长0.65米,宽0.39米,请你写出消防窗宽与

6、长的比,并化简,求出比值。(接近黄金比例)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理解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水平、观点和品质的素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是提升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数学教育的作用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个体自身的实践和理解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水平、数学观点和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素质与修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合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培养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时候需要感化与关注。比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经历建模、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善于把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等等都是培养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