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21179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诗厨江南一地有家颇有名气的“唐诗菜馆”,一天有位客官傲气十足而至,仅以八文钱和两个鸡蛋,苛求要按杜甫的七言绝句做三菜一汤,厨师明知客官出难题,硬是知难而上,欣然同意。不一会,只见厨师端上三菜一汤放在桌上:第一道菜是两个蒸蛋黄,伴以几根小葱,象征“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是青菜叶上铺着一丝蛋白,意为“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白蛋花,连根葱儿都没有,寓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更简单,是一大碗清水,上面只漂着几片雪亮的蛋壳,酷似“门泊东吴万里船”。客官见此“三菜一汤”,赞不绝口,后来这位厨师被誉为“诗厨”。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回顾与备考策略教学目标 一、

2、知识与技能解读2017年课标卷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考试说明。“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回顾与备考策略。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考点解读、题型分析使学生对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与备 考有较为清晰的思路。 通过梳理考试策略和问题只是,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整合知识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备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难点在考纲解读和只是梳理的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对课本知识的回顾与梳理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教学方法梳理法、讨论法、重难点突破法教学课时三课时(随着教学进度可

3、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新课标卷年份作 品作 者年代体裁主题注释2007小斋即事刘一止北宋五律咏物诗有2008题李世南画扇蔡 肇北宋七绝题画诗有2009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南宋宋词田园词有2010雨雪曲江 总南朝陈五律边塞诗有2011春日秦园怀古周 朴晚唐七律怀古诗有2012思远人晏几道北宋宋词怀人词无201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朱 熹南宋七律怀人诗无2014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韦 庄郭 震晚唐宋七绝思 乡羁 旅有2015残春旅舍韩 偓晚唐七律羁 旅有2016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 甫 唐代七律题 赠有2017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北宋七律送 别有考点陈述模块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鉴赏评价(D) (

4、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11分)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诗中信息新考纲新题型主观题(5分)20072016归纳内容要点,概况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诗中的观点态度客观题(5分)2017鉴赏(D)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观题(6分)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变化解读十一年来,高考语文课标卷的古诗词鉴赏基本题型稳定,2017年首次出现了五选二,均考查古典诗歌,选材名家和非名家并重。单篇阅读、比较阅读均有,灵活多样。考点基本上围绕“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手法)两个方面展开。2018年,古诗词鉴赏估计会考查比较阅读(

5、2014年为晚唐诗人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和宋代诗人郭震的宿渔家两篇诗歌的比较阅读),2015、2016、2017年没有延续,2018年对比阅读的考查形式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在考点上应该是以比较典型的手法运用为主。注重探究诗歌作品蕴含的情感态度。考点分析(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是“文学作品”。这是考查范围。二是考查对象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有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

6、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所以,鉴赏、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题型分析 1、选材。十一年的选材以唐宋诗人或词人的作品为主,诗词体裁主要以律诗、绝句、词为主,题材分布广泛。2、赋分、题型。共11分,两个表达题,2017年出现了五选二。新课标卷年份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2007小斋即事2008题李世南画扇2009鹧鸪天代人赋2010雨雪曲2011春日秦园怀古2012思远人201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7、(其一)2014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2015残春旅舍2016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2017送子由使契丹命题规律第一,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其实时代诗词曲均有涉及。唐宋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高峰,仍然是一枝独秀,地位至尊无上,难以撼动,这也表明,在经历了自主命题带来的多元选择与开放之后,诗歌鉴赏命题更趋于理性,更为成熟。尽管有人认为唐诗和宋诗有“感性”与“理性”之别,“情趣”与“理趣”之分,但作为诗歌而言,只有唐诗和宋诗才称得上“当行”与“本色”。预计今后仍将是主要的选题范围。尤其是唐诗和宋诗,出题频率最高。清诗词作为古典诗歌的中兴,出现了不少名家名篇,也受到了较大关注。这种趋势在

8、2018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可能会继续以唐宋时代为主,但仍然会辅以其它时代诗歌。第二,在诗歌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既不避“热”,也不避“冷”,“冷”中有“热”的态势。 “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人或作品,为历年高考命题者和备考者所关注;而“冷”则大多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从十一年的命题趋势来看,名家名篇数量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首先,命题人选择大诗人的篇目上,多选择不是特别有名的诗歌;选择名篇,也往往与其他诗人的诗歌对比出题。其次,一般诗人的名作数量上升,应该说,这些属于“冷”诗人的“热”作品,但均是披沙拣金之作,确能代表其最高创作水准。第三,从

9、体裁上分析,诗歌以绝句律诗,词以小令为主,其中五律七绝占一半以上。诗歌过分短小,很难展开联想;字数多,则变化复杂,较难把握其中脉络和意蕴,如古风、歌行、长调变化繁富,对于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来说,较难命题和答题,一般不会考到,即使考到,也选择意义浅显、脉络明晰、中学生熟悉背景的一些诗词。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第四,从诗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另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

10、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两类诗歌特别是后一类诗歌用自然环境衬托情感心境,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硬性区分为哪一类题材,即可因写景妙句归为前类,也可因抒情深长化为后一类,因此将这两类诗笼统地称之为写景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描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自然风物,也描写农村田园、名胜古迹等各地风情。即事感怀类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它包括忧民忧国、赠答唱和、羁旅行役、送别友人、思乡怀家、评诗题画等内容。这类诗歌写景成分不如前者多,带有较多直接抒情或议论的成分。情景往往交融而写,景物前带着情感修饰词。从情感上来看,山水田园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寄情于景

11、观中,或畅想于山水外,或蕴理于风物内,或寄兴于田亩间总之,吟咏风霜雪月,寄兴花鸟虫鱼,抒发时空意识,感悟人生哲理,身在江湖,心存朝堂,忧念黎民,不一而足。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当前中国正逢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综合国力蒸蒸日上,选择这类诗歌的比例越来越多。即事感怀类可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可以描述别后思念,可以礼赞母爱的伟大,可以慨叹弱者的命运,可以感伤骨肉的离散,可以寄托游子的愁思,可以感怀佳节的亲情,可以评价诗歌绘画的妙趣,还可以因国乱民伤一掬同情之泪,因报国无门而愤懑不平,因年华流逝而感叹生命短暂,一事无成,也可因年老孤独满怀愁绪等等。爱国情、爱民情、恋情、离情、乡情、宦情、友情、

12、亲情、感伤之情不一而足,均可即事而作,借景抒发。由题材选择上可以看出,高考诗词鉴赏题以写景抒怀诗为最多,或写景以寓情,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或即事以抒怀,以离别、思念家乡亲人、抒发旅途飘泊、报国无门、自我感伤为代表。这类题材的诗歌选择在比例上虽下降,仍是出题重点。其他如咏物、咏史或边塞诗也会在以后的高考中稍有上升。第五,从题型设置上分析,2007至2016年高考试卷均以简答题为出题形式(两题11分,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但2017年首次出现了五选二的选择题,均突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察。第六,从考点设置来看,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

13、”,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 第七,中国传统文论形式诗论(包含诗话、评点)与诗歌鉴赏试题的整合。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方式之一,到宋代,遂成为一种正式的文学批评样式。诗话与诗论也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形式。诗话正式出现在宋代,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论则出现很早,特点是以诗论诗。(1)从诗论与诗歌鉴赏的整合形式分:既有明引,也有暗引。(2)从诗话、诗论、评点在试卷中的表现方式及作用看:交代缘由,充实解题背景,摆明观点。导引答题方向,支撑设题角度。第八、“比较阅读”方兴未艾。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体裁、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

14、。(1)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同时代作品比较”、“跨时代作品比较”、“同一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词语、语句效果比较”三种情况。(2)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3)从考查点设置来看,可以分为综合比较和单一比较两种情况。临考策略1、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夯实基础,争取鉴赏时能够举一反三。这里所说的“纲”是指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因为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为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考纲的每一次变化都会高考题中体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本”是指课本(包括相关“读本”)和范本(十一年高考试题)。首先,要加强对课本中古代诗

15、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量,认真阅读读本中古代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不能仅仅止步于“读”,阅读之后还要多进行思考。一般而言,每读完一首诗歌,都要问问是什么(如作品的写作对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为什么(如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写作方法等)、怎么样(如作品是如何描绘事物、如何抒情的,作品是如何表现主旨的,有何艺术特色,表达效果如何等)。其次,要重视积累,考生要对教材中的古代诗词知识进行梳理,由点到面,使之形成一条“知识链”。如诗、词、曲的体裁常识,包括它们的发展过程、具体分类、文体特点、文学流派等;各类诗歌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包括作家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文学主张、文

16、学风格、主要作品及其特点等;古诗中常见的形象和塑造形象的方法知识;了解一点古代诗歌涉及的语法知识(如倒装句,由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的特殊句式,互文句等),熟记一些诗歌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知识(如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诗歌的结构技巧和常用的表现手法);等等。最后,考生要善于借鉴近三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树立文本意识和得分点意识,逐步形成对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根据高考试题的常见设问方式,掌握解题方法,熟悉答题步骤。在备考时,要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个人良好的答题习惯。古代诗歌鉴赏,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

17、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考点在命题中往往有所侧重。在做题时,考生要联系背景,领会主旨,把握意境。所以,考生应注意两点:一是古代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文观,特别要注意古人情感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二是诗歌艺术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基本技巧,特别应注意古代诗歌中情与景的辩证关系和含蓄委婉、深沉内敛的艺术特点。3、经常总结,用心揣摩高考试题提供的解析答案,逐渐规范表述意识。解答古诗鉴赏题,考生常常出现的错误有:回答问题时针对意识不强,或者答非所问;分析问题时结合原诗不够,答案比较空洞而不切实际;抓分意识较差,答题时思路不清晰,条理性不强;组织语言表述时不注意规范,或

18、概括性不强,或很少使用诗歌鉴赏术语。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点:一是与古诗鉴赏相关的各种知识(尤其是鉴赏术语)积累太少,二是平时训练只注意了“量”的增加,却忽视了“质”的要求;三是答题习惯不好,许多细节注意不够,比如因粗心大意而导致的回答不全面或不点题,书写时的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等。要克服以上毛病,认真、仔细地分析每年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参考答案,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办法。如果能够经常揣摩这些答案,自己练习时又有意识地学习借鉴,那么,答题的规范表述意识就可逐渐培养起来,从而为高考解答诗歌鉴赏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和技巧固然是攻克诗歌鉴赏题的

19、利器,但只有亲身感知并反复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考生只要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必将取得好成绩。第二单元 考点回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根据四大考点掌握古代诗歌阅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归纳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提升做题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去对学过的诗词和做过的古代诗歌阅读题进行梳理综合,建立系统的知识机构树。 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对试题、教材、笔记进行整体复习,并在强化训练中不断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和规范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备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

20、古代诗歌阅读所学的知识。难点: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和得分技巧。教学方法梳理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强化训练法教学课时预估15课时(随着教学进度可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总起:快速准确解读诗词内容八法妙招一:看题目(词牌),明大意标题、词牌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1、标题: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作品的感情基调;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的题材。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标题“秋思”,及“家书”这一意象,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首思乡怀亲的诗,表达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2、词牌:代表固定的曲调、格式和字句数,也可能代表着固定的

21、情感基调。如“孤雁儿”专写悼亡等悲伤之情。孤雁儿(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词中表达了李清照对亡夫赵明诚深深的思念之情。妙招二:看看注释、诗序注释就是暗示。写作背景,暗示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介绍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或寓意;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或主旨;解释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 类似的注解。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江总注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

22、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妙招三:看关键词或诗(词)眼,定主调关键词是指古诗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关键句、诗眼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揭示了其情感。像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好”字,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字等,都是这样的关键词。抠出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住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

23、旨所在。妙招四:看作者,知人论世关注作者生平、遭遇、境况、创作风格、阶段划分、所处时代背景、国运昌衰等。作者被贬是否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作者常年旅居外地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等;作者历经国破家亡或朝代更替故国之思、家国之悲或收复失地(南宋诗词家)等。妙招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丁香”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伤感,以“乌鸦”表达肃杀、萧瑟的氛围,以“黄鹂”表达欢快的心境,以“燕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

24、“折柳”表达惜别友情,以“菊花”表达高尚与纯洁,以“梧桐”表达凄凉、悲伤,以“浮云”表达游子漂泊,以“红豆”表达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等等。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意象歌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妙招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要注意典故的正用和反用)典故类型: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运用历史故事。正用和反用: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如:李清照的孤雁儿中“吹箫人去玉楼空”一句所用典故

25、出自列仙传。秦穆公时,有个人名叫萧史,善吹箫,箫声能将孔雀、白鹤吸引到院子里来。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喜欢萧史,穆公就把弄玉嫁给了他。萧史天天教弄玉吹箫,模仿凤的叫声。几年后,弄玉果然能吹出凤的鸣声,因此引来许多凤凰。穆公于是建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夫妇就住在这台上。又过了几年,有一天,萧史弄玉随着凤凰飞升而去,双双成仙。清照在这里以萧史喻指赵明诚。“吹萧人去”,即是说赵明诚已去世。妙招七:抓语言的暗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钱钟书诗词语言的暗示性:色彩的暗示;时令季节的暗示;环境的暗示;动作、行为的暗示;情感的暗示。孤 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

26、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描写了漂泊生涯路远孤独、同伴难寻的寂寞凄苦;表达了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同伴的忠贞之情。妙招八:抓“情”“景”两端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胡应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理“人”与“事、景、物、史”之间的关系: 因事说理(宋代理趣诗); 借景抒情(历代情趣诗) 托物言志(历代咏物诗); 借古抒怀(咏史怀古诗)理“各联(各句)”之间的关系:起、承、转、合(律诗);先景(事、物、史)后情以景结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理“情”与“景”间什么关系之间的关系:正衬: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绝

27、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考点一:卧看千山急雨来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指导 教学要点 掌握古代诗歌的形象分类、专业术语和解答思路。一、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考点阐述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形象”与小说和戏剧中的形象是有区别的。知识梳理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教

28、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人物形象既包括抒情主人公诗人本身的形象,如登高诗中诗人杜甫的形象多病、孤独、凄凉;也包括诗人之外的人物形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维观猎和卢纶塞下曲中的将军、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形象。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二)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

29、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

30、以驰骋兮,来吾道乎先路也。(离骚)”中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游子: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马致远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

31、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饮酒 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如:卢纶 塞下曲(其三) “月黑

32、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三)常见艺术(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

33、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诗人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刻画了热爱山水风光的诗人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9、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的体现的字

36、里行间,呈现了一个爱民惜才的诗人形象。(四)解题导图设问方式这首诗(词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第一步,要在答案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用一句话“盖帽”。答题步骤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以及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

37、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表达格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的(身份地位)形象。从( )句中看出,这句通过对( )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 )的代表,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 )的情感。方法总结(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并对涉及的诗句进行欣赏。如上述词的上片“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是就形象而言,而“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则表现其性格。(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

38、义。(4)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细节刻画法。烘托渲染法。对比衬托法。比兴牵引法。抒情寄托法。(八)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纳兰性德)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对于爱情既向往又羞涩、急于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形象。解析“转过回廊叩玉钗”是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少女轻叩玉钗的动作。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描写,含蓄地表现

39、了少女心怀幽情、娇羞难言的复杂心境。(九)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步宋周密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分析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野步者的形象。答案第一首诗刻画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第二首诗刻画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孤独凄凉的老者形象。解析周诗中,一个“翠”字,把新苗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更何况一个“噪新蛙”,诗人实在是叹服于这勃勃生机。三、四两句,诗人带着欣羡的主观感情色彩,他赋予笔下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

40、,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鲜妍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中,枫叶红头人白发本是自然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红、白使动用法,红、白色彩的对照配置,也最容易引起人们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呈现出一个感时伤秋的野步者形象。二、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意象与意境)教学要点 掌握古代诗歌的形象分类、专业术语和解答思路。教学目标 1、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内涵。 2、把握意境类试题的设题形式和解题思路。

41、 3、掌握鉴赏意境类试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所以,景物形象=意象(景物+情思)+意境(画面+情感)。1、意象与意境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意象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

42、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1)意象物象包括特定意象和一般物象,特定意象是指具有特殊内涵的物象,古人常常用他们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即诗歌中的固定意象(如菊花代表坚贞高洁的品质),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变的,无论出现在那首诗中都代表这种含义。一般物象是指作者用于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特有物象,这些物象已经打上了作者的主观烙印,它所表达的含义会随着作者的心怀及写作目的而变化。如李世民和杜甫诗中的桃花:咏桃(李世民)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缀条

43、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的组合方式并列式组合。将有关的几组意象罗列出来,如杜牧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五个物象,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并列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某种特有风情。(列锦)对比式组合

44、。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边是拚杀的血腥,一边是醉生梦死的沉迷,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通感式意象。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感官沟通起来,互为转化。如现代诗人舒婷路遇“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前一句听觉铃声转化成为视觉悬浮,后一句听觉嗅觉与心理感觉交织转换,沟通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铃声能浮,铃声抛花香,使读者不禁为诗人的丰富想像而拍案叫绝。荒诞式组合。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如李贺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鬼唱”二字石破惊天,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沉痛与凄清。诗笔新奇,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合了李诗的鬼才之意。意象的色彩(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 积极向上 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 消极颓唐 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