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3754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仲舒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董仲舒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仲舒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董仲舒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江苏 王涛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一、对“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仁政”概念是儒家先师的一个重要发明,在国家管理活动中施行“仁政”是儒家一贯的政治思想和政策主张。“仁政”的发明家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董仲舒继承了“仁政”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了其思想内涵。材料一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占)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尽归于民。”“劝农事,无夺民时,使(役使

2、)民岁不过三日,行十一之税”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对“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统治者不“与民争利”。这是针对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等措施提出的。又侵害了人民的谋生之路,因此必须“盐铁皆归于民”。第二,减轻赋税,重视发展生产。董仲舒认为,封建国家繁重的赋税徭役负担使人民无法忍受,)。从维护伦理规范、减轻人民负担和发展生产的角度出发,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仁政主张:“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第三,限制土地兼并。在董仲舒的时代,地主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土地兼并现象也愈加严重。针对这一问题,董仲舒提出限田的主张,并不寄希望于“难

3、卒行”的井田制,可见还是想立足实际,兼顾既得者利益,可行地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二、“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学说,背离了传统儒学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内涵,但却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崇。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材料三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天人三策“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核心。其思想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君权神授把君权建筑在天恩眷顾基础上,君权乃天所授。人君受命于天,奉天承运,进行统治,代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世,一切臣民都应绝对服从君主,从而使君主的权威绝对神圣化。这有利于维护皇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第二,天人感应在肯定君权神授的同时,又以天象示警,异灾谴告来鞭策约束帝王的行为。这就使得臣下有机会利用灾祥天变来规柬君主应法天之德行,实行仁政;君王应受上天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这在君主专制时期无疑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有利于政治制约和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