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7752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目标 提高实效(案例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握目标 提升实效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反思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该如何上才能更好地提升实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追求?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存有着一些误区。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把握方面,值得研究探讨。下面就我执教的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册我来做个小导游教学案例片断,实行分析反思。案例:第一版块:唤起生活积累,交流欣赏杭州名胜。 杭州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是举世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师生共同交流游览过或知道的景点名称,再现欣赏美丽的西湖等10多处景点的录像资料。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奠定良好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第二版块:激发导游欲望,学习合作做小导游。 创设听课

2、老师欲游览杭州景点这个情景,激发学生当小导游的兴趣和欲望。杭州的景点风景秀丽,人文内涵丰富,小导游该介绍、能介绍哪些内容?初次模拟当小导游,该怎样做呢?我与学生共同讨论,从“导什么”、“怎么导”两方面随机引导、点拨,再实行小组分工合作,演练准备。片断一:引导学生做小导游“导什么”。师:我们做小导游,要介绍景点。关于景点,能够说什么呢?生:景点的历史、方位。(板书:方位)生:特点,景点有什么。(板书:特点)生:景点的特色。生:景点的传说。生:与景点相关的诗词。生:与景点相关的名人。生:与景点相关的歌曲。师:景点的名称、方位要讲清楚。至于特点,只要说一个,用二、三句话简要说一说就行,像刚才同学们讲

3、到的相关景点的历史、传说、风景、诗词、名人等都能够说,从中选择你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容易介绍的一点介绍就行。片断二:引导学生做小导游“怎么导”。师: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我们就是家乡的小主人。要做好小导游,要注意什么呢?生:要有礼貌。(板书:有礼)师:能够用上哪些礼貌用语呢?生:你好,下午好,再见。生:请,您。生:谢谢。生:欢迎您。师:除了有礼貌,还要怎么做呢?生:要对游客热情。(板书:热情)师:我们能够怎么说、怎么做来体现我们的热情?生:要面带微笑。师:微笑导游,要真诚地欢迎他们。让我们甜甜地笑一笑。(全班学生开心地笑)生:要不厌其烦地回答游客的问题。生:见到游客要问好,说您好!生:能

4、够做自我介绍。师:介绍自己,主动和游客交朋友。哪个组来试试?(两组学生声音响亮,作了自我介绍)师:导游结束后,我们能够怎么说表示我们的热情?生:欢迎下次再来美丽的西湖。生:欢迎再次光临。生: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生:谢谢惠顾。生:谢谢你们的一路合作。生:谢谢对我们的信任。师:除了热情、有礼,还要注意什么?生:幽默一点。生:声音要响一点。师:是呀,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自信一些。(板书:大方)第三版块:现场合作展示,实行激励评价。三组学生上台做小导游,在导游过程中,教师提供大量的景点图片,实行补充、拓展。全班评价小导游做得好的地方,教师颁发小导游证。之后,所有学生到听课老师中间做小导游,并实行

5、采访。片断三:学生现场模拟做小导游。学生每四人小组组成一个小小旅行社,戴着导游帽,拿着自制的导游旗,走到160多位听课老师的中间,现场模拟做小导游。学生们自信大胆,热情大方,分工合作,像模像样地带领“游客”游览景点。导游结束后,学生请老师们评价小导游做得好的地方。同时,采访老师:住在杭州有什么感受?不是杭州的老师,愿意再来杭州吗?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体验活动,乐不可支,意犹未尽。第四版块:交流导游感受,实行课后延伸。学生反馈听课老师对小导游的激励性评价和采访结果,交流做了小导游的感受,进一步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可爱,自豪之情与热爱之情如细雨润物,水到渠成。接着,学生快

6、乐地高唱梦想天堂,抒发对家乡的赞美和祝福,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向更多的人介绍家乡的景点。反思: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德育综合课程,新课程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创设教育过程,提升课堂实效。教学实践中,有的课过于注重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把握。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实效不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潜心研究,努力提升每一堂课的教学实效。把握教学目标,是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实效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要检测课堂的实效高低,关键看教育目标有否达成

7、。所以,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实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把握教学目标,具体要注意以下三点:一、 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表现形式以图片为主,适用范围宽泛。教参提示概括、笼统,留有较多的余地,需要教师自行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正确定位教学目标,需要整合、处理、增减教材,精选符合地区、学校、学生实际的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基础和生活现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找准学生和教材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制定具体准确、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效。如我来做个小导游,主要从两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导什么”

8、,要求小导游说清楚景点的名称、方位、特点,关于景点的特点,只需选择感兴趣、较熟悉或容易介绍的一点简要说说就行;“怎么导”,要求热情、大方、有礼。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目标定位较准确,符合学生的起点,同时又高于起点,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二、 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正确处理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融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多维目标,最终目的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结合点,正确、恰当地处理教学目标,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有所舍弃。如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反而降低了实效。如果处理不当

9、,就会偏离课程目标,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单纯的地理课、常识课、班队活动课。如我来做个小导游,有认知方面的目标:学生要了解、表述景点名称等内容,这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是达成情感、价值观、能力等目标的基础,但不是主要的、唯一的目标。还有比这更重要的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热情大方有礼向他人介绍景点,并在体验活动中自然生成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是学生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重要素质和能力。感受家乡的可爱,这是学生长大为建设家乡出力的情感基础,需要从小熏陶,在“润物细无声”中自然达成。三、 以生动的教学形式为载体,正确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的载体、途径。应围绕教学

10、目标,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出发,设计学生乐于、适于接受的生动有效的教学形式,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中,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欣赏录像、模拟导游、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选择、设计教学形式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的达成度。首先,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围,师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共同迈向教学目标。其次,要遵循生活的逻辑,少一些说教与灌输,多一些体验与感受。活动形式多样,但不追求表面的花哨与热闹,注重研究活动的针对

11、性、有效性。再次,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来听课的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有时在达成预设目标的基础上,还能自然生成新的教育目标。此外,读懂教材有利于把握教学目标。但真正读懂并非易事。教材以主题单元的结构呈现,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蕴涵着先进的课程理念,明确的教学意图。作为一线的教师,要仔细阅读,提炼精华,领会实质,正确把握目标,努力拉近编者的理想设计和教师的实际教学之间的距离,既发挥了教材的优势又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才能取得实效。新课程,新教材,新挑战。只要实验教师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用务实的态度搞研究,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开拓,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就能更好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践行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