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33175 上传时间:2021-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执笔人: 备课时间:2014年8月10日课题及课时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 通过亲自体验,理解到通过仅凭感觉器官去感知所得结果不准确,体会到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2. 通过实验会准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 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等粗略估测长度,理解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逐步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习重点: 准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学习难点 准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模式或方法 观察法 讨论法 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设计教 学 预 设设计依据与意图非预设性生成反 思: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比较课本p10左图的中

2、:AB长还是CD长?右图中心的两个圆,哪个圆的面积大?先目测,然后用手中的刻度尺量一量实行比较,你有何发现?看来,仅凭感觉去判断并不一定准确,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实行定量描述,必须用仪器实行测量,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板书: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2、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10页到第13页,记住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理解量程和分度值的含义。试一试你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2.活动一:感知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出示图片)活动二:观察你课桌上的刻度尺,看、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写出它的

3、量程是多少?分度值又是多少?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三、合作探究:1、理解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说出你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等,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观察到不同的测量工具量程和分度值不同。我们能够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如何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呢?2.探究:如何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活动二:测量比赛,从桌面上选出合适的工具测量你的物理课本,笔记本的长和宽,记录下来。讨论:1、归纳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怎样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3.师生合作探究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选、放、读、记”。、选,测量时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水准,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放,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段,有刻度的一边要仅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特别强调)、记,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加单位。四、反馈练习:(出示课件)五、知识拓展 介绍有趣人体的“尺子”六、畅谈收获与困惑。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水平,以及语言表达水平.七、布置作业: 1.讨论交流如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以及周长,一张纸的厚度,一段曲线的长度,细铜丝的直径,设计并写出实验方案。 2、预习课本第13页到第15页,查阅从古代至今计时工具的变迁历程,停

5、表的使用方法。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一、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 = 10000 m ;1m = 10 dm ;1dm = 10 cm 1cm = 10 mm ;1mm= 1000 m ;1m = 1000 nm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使用前三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四对:选对、放对、 读对 、记对。依据:爱因斯坦以前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趣则乐,乐则欲,欲则学。意图:从一开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

6、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意识到“测量”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上好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学习者简单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意图: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能力、归纳分析能力.2.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及其重要性。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意图:迅速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及时调控课堂。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物理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意图: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学生学生应用物理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