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五首和课个古诗知识点.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24012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五首和课个古诗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下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五首和课个古诗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下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五首和课个古诗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五首和课个古诗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五首和课个古诗知识点.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登幽州台歌1、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2、“古人”指的是古代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君主,“来者” 指后世贤明的君主。3、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字“独”指孤独一人。一大一小形成强烈对比,更加衬托出诗人孤寂苦闷之情。4、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苦闷之情。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5.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君主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2、;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诗人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二、望岳 1.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作“诗史”,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 给人民带

3、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全诗以“望”字展开,从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赞扬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气势3.颔联写近望的景象,其中“割”“钟”用的好。请简要分析。钟:运用拟人,形象写出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到泰山。生动的突出泰山神奇秀丽.表达对泰山的喜爱之情。割:运用夸张和拟人,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4.分析“一览众山小”中“小”的妙用。“小”指矮小,不仅写出泰山巍峨的气势,同时象征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写想象中登上泰山的情

4、景,不仅表现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诗人的心胸气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感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哲理:()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站的高才能望的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战胜一切困难,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自豪和喜悦。6.本诗的思想感情 (1)对祖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2)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反映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7、“入”字用的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

5、何等的深远。 三、登飞来峰1、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借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立足点之高。3、请简要描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展示的画面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4、任选角度赏析“不

6、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赏析:这两句运用比喻,既实写眼前之景,又借景议论,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5、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用诗句解释诗歌中蕴含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 只缘身在最高层”中“最高层”的理解。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际上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5.“日”是帝王的象征,“鸡鸣日升”表现了灿烂的图景,象征诗人美好的前程。6.“浮云”指保

7、守势力,比喻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四、游山西村1、陆游: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我们学过他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4、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这句话对仗的工整,既写景又富含哲理。写出了山西村上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有复现的境界,(所以在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

8、时常引用)(2)富含哲理。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所以在面对困境时常引用)(3)现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5“又一村”,“又”字写出了诗人在迷惘后的惊喜之情。6诗中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游览之地的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喜爱。8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9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答

9、:(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答:这句诗比喻困境中仍蕴含着希望,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着人们,引起人们的共鸣。12、诗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 、 己亥杂诗1.作者龚自珍,清朝思想家、文学家。2.本诗开头两句是如何写“离愁”?诗人以“浩荡

10、”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3、请描述前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我满怀惆怅的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赏析(或是言外之意是什么?):这两句比喻,移情于物,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形象的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2)后来常形容老一辈为支持新生事物成长而竭尽全力,心甘情愿牺牲自己。或用来比喻一些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人。 (3)启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该

11、忘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要有献身精神。 5.诗中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这里不取“夕阳斜”而取“白日斜”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家渐渐失败的现实状况。 6.诗中流露出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弃”的又是什么?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7.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8.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有哪些复杂心情?卸甲归田的惆怅。回归故里的喜悦。继续报国的坚定信心。9、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2、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10.体现奉献精神的诗句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教版语文2016七年级下课外古诗鉴赏1、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

13、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附其它有关赏析:一:(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参考答案】 (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二:(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诗中描述

14、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宁静、淡泊的心情。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

15、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

16、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

17、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3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弥漫;满面龙种两袖淋湿,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相遇,修书却没有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

18、思乡怀亲之情。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答: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

19、“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注】杨花,诗中指柳絮。(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20、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3)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4)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图。拟人、比喻 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5)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

21、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5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译文: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

22、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答: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

23、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5、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6、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雨夜等候客人7、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落寞、失望、焦躁、怅惘8、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

24、落了灯花。9、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附其它练习鉴赏一: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3主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4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5.“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6.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 雨夜

25、等候客人2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3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4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5.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6.示例一:一个“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

26、心情。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示例二: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示例三:【创新研读】闲即“闲适”,作者通过细节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二:(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对最后一句赏析(3)“黄梅时节家家雨”了表明季节是季,这是 地区特有的

27、景象;“草池塘处处蛙”表面写热闹,实则出环境的寂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妙在用乍一看非常自然的闲逸恬静写出了诗人、 的内心。参考答案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最后一句赏析: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之“闲”,应当仿佛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诗人也便应是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

28、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3)夏,江南,烘托(衬托),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三: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参考答案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2.“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意对即可)“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意对即可)1、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

29、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2、诗人当时侯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3. 参考示例: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中,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间。4. 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五:(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2)寂寞约客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头两句,对偶,反衬。写出了江南梅雨

30、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约客描写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前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作者的心态是完全放松的,因为他一直等到了“夜半”,从第四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的到来有所期待,但即使没来,也同样是快乐的,因为在古代中国,灯花爆落是喜讯的前兆。“闲敲棋子”也不一定是无谓地动作,而是有可能自己在打谱(当然,这仅是本人根据全诗的意境作出的猜想),总而言之,全诗表达了一种安适、闲雅的心情。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烟雾的

31、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之歌玉树后庭花。1 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的画面。凄冷、迷朦2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4)“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5)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

32、物的特点。凄冷、迷蒙(6)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7)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8)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9)诗的首句描绘的画面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一下。首句诗为我们描绘了迷蒙冷寂的画面。(10)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南朝陈后主在位的时候,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创制了玉树后庭花等歌曲寻欢作乐。作者指责商女实际上是

33、一种曲笔,他真正想指责的是那些听歌女唱歌的人。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11)1杜牧是_(朝代)诗人,与_并称“小李杜”。 唐 李商隐(1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1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1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

34、画面。(1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7)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8)请欣赏首句中“笼”字的妙处: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绘成了一幅“秦淮月色图”;为后文商女的出现制造了浓郁的氛围。(19)“夜泊秦淮近酒家”点名了哪些内容?时间:夜里;地

35、点:秦淮酒家。 使景物具有了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泊秦淮。(20)如果首句是写景,那么三、四句是:触景生情。请简要谈一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答:商女是侍侯达官贵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都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决定的;所以诗人明写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真正要鞭挞的是那些“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们。(2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22)如果首句是写景,那么三、四句是:触景生情。请简要谈一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答:商女是侍侯达官贵人的歌

36、女,她们唱什么,都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决定的;所以诗人明写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真正要鞭挞的是那些“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们(2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4)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5)“后庭花”指的是南朝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此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2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37、鬼神。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意思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参考答案(1)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是“可爱”的意思。(2)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3)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

38、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4)【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对汉文帝求贤臣而又不用贤臣的之所长,只热衷于鬼神之事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予以讽刺,“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 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寓慨于讽,讽刺效 果颇好。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注释选自诚斋集。杨万里(1

39、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宋代人。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赚得:骗得。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1、赏析: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

40、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放过”和“拦”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

41、格,使万山活了起来。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力强极强。诗人要表达的哲理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诗人是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首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自有其意。请阐述其中的含义。“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

42、醒别人,耐人寻味。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赚”字运用最精巧,作简要赏析 “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