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3049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2课。四年级小学生对于声音产生的前概念:1、很多学生认为声音是拨、弹、敲物体产生的。2、有些学生预习过教材或课外书中看到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物体振动。3、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生活中许多发声物体的振动是不明显的。本课的教学并不是否定学生的前概念,而要引起认知冲突,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本课的教学希望指导学生观察典型的发声时振动比较明显的钢尺、皮筋、音叉、鼓、锣等物体,为学生提供积极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通过观察发声物体振动,描述发声物体振动,发现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因果关系

2、,初步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对于生活中许多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物体,可以想办法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积极大胆地阐述出来与同学分享。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声的原因,了解物体怎样的运动是振动。本课教学的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物体振动和声音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钢尺、皮筋、音叉、鼓、锣、铁架台+线+乒乓球、水+杯、试管2、学生准备:钢尺、

3、皮筋、音叉、水,抹布、纸杯+棉线+回形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今天要研究什么?怎么知道的?大家熟悉声音这种现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板书课题)二、初步探究物体发声的原因。1、使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分组实验后讨论:刚才钢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讨论并演示:怎样使鼓产生声音?怎样使锣产生声音?它们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演示并讨论:我们用力挤压、弯曲、拉伸钢尺、皮筋、锣时,他们会发出声音吗?为什么?4、分组探究:观察皮筋、钢尺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讨论:钢尺、皮筋发声时有什么特点呢?(物体发声时会怎么动?)(板书:快速、来回运动)你能用手模拟一下物体的这种运动吗

4、?5、初步结论:钢尺、皮筋发声时都在快速、来回运动。三、其他物体发声时也在快速、来回运动吗?1、利用音叉来研究声音的振动现象。(1)音叉是专门研究声音的仪器。指导音叉使用方法。讨论:音叉发声时在快速、来回的运动吗?分组探究。汇报:音叉发声时在快速、来回的运动吗?手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手会感到麻麻的? (2)音叉的这种运动是一种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我们还可以怎么观察?将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可能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音叉插入水面时的现象。思考:水珠为什么会弹溅开去? 教师演示用音叉来靠近乒乓球。思考:乒乓球为什么会弹开?思考:对这种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怎么观察?2、

5、演示:鼓、锣发声时在在快速、来回的运动吗?用什么办法帮助我们观察到?(再次体会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3、小结:钢尺、皮筋、音叉、鼓、锣在发声时都在快速、来回运动。科学家把这种快速、来回运动叫做振动。(板书:振动)有些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观察。4、应用:(1)人讲话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吗?什么物体?这种振动容易观察到吗?怎么观察?我们一起试试?(2)视频:慢镜头下琴弦发声时的振动。琴弦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借助摄像机慢镜头来观察。四、进一步探究声音和振动的关系。1、讨论并玩一玩:(1) 你能让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吗?怎样做?为什么?(

6、2) 你能让振动的音叉立刻停止振动吗?(3) 为什么让物体停止发声和停止振动的方法相同?2、演示:让发声的锣停止发声。让振动的锣停止振动。3、说一说声音和振动的关系。有振动 有声音停止振动 声音停止4、反例讨论:有没有物体发声时不振动,你能举个例子吗?是这些物体发声时不振动,还是这些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五、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回家后你能做一个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吗?3、有些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你有什么好办法?六、课堂延伸: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做一个研究声音的小玩具材料:纸杯、棉线、回形针制作方法:纸杯底部打孔、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回形针上

7、,另一端穿过小孔。玩一玩:拨动棉线,会发出声音吗?为什么?改变绳子的长度,会发生什么?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钢尺 振动物体 皮筋 产生声音 音叉 (快速、来回运动) 有振动 有声音停止振动 声音停止教后反思:1、在学生前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课前我对4年级孩子关于声音产生的前概念进行了解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试图使学生的前概念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联系。如在“初步探究物体发声的原因”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把学生的前概念“拨、弹、敲物体时就会产生声音”凸显出来。紧接着演示并讨论“我们用力挤压、弯曲、拉

8、伸钢尺、皮筋、锣时,他们会发出声音吗?它们为什么不发出声音?”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进一步展开教学。有些学生预习过教材或课外书中看到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物体振动。教学中通过引导思考“什么是振动”“锣、鼓、音叉等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吗?”,就会暴露出学生其实并不明白声音和振动之间的关系。2、思考比动手实验更重要。本课的教学各环节也是基于一系列的“想一想”展开的,我认为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思维上的积极参与比动手实验更重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锐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期望学生实验前“想一想”,实验后“想一想”,汇报时还得“想

9、一想”,通过层层递进的“想一想”激发兴趣、有序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重构概念。3、在课堂生成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有很多的动态生成,我们要善于捕捉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实事求是精神、实证意识等科学素养的培养蕴含在不断生成师生交流之中。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汇报的观点经常问:你的证据是什么?能肯定吗?为什么这么认为?如在演示音叉、鼓、锣发声现象时,往往有学生离得很远却说观察到教师演示的音叉、鼓、锣发声时的振动。对那些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的学生一定要追问几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个人简介凌彬,男,本科学历,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参加工作,1997年被评为浙江

10、省教坛新秀。现任宁波市翰香小学校长、宁波市学科骨干、宁波市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2005年起被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组聘为培训专家组成员,多次赴全国各地作培训讲座。在日常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治教严谨,潜心探寻,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注重研究鲜活的课堂教学。曾在宁波温州嘉兴三地科学教学研讨会、浙江省小学科学备课会议、浙派名师展示活动中执教研究课。教学之余还潜心教具改进研究,09年8月,自制教具多用水钟实验装置的改进全国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二等奖。近年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屋顶生态教学园”在城市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科学课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等多篇论文省市级获奖并在科学课等杂志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