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66339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__会计核算基础.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章_会计核算基础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记帐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确认与计量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对会计工作的客观环境所做出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交易或事项的问题。【例】A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到。A企业B企业应收账款负债资产应付账款 二、持续经营 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

2、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在这一假设前提下,才有可能选择 和确定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经营发展趋势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 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间间隔。 目的是可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年度1月1日12月31日月度会计中期季度半年度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货币计量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量等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货币计量前体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以人民币币值稳定为

3、前提。 会计要素资 产负 债所有者权 益收 入费 用利 润货币计量元 一、权责发生制 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为基础,从而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第二节 会计记账基础 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已经收到或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主要原则: 凡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3月 4月 5月 6月 分摊费用400元 分摊费用400元 分摊费用400元费用收入 销售产品,货款3 000元暂未收到。 用银行存款支付4、5、6月的财产保险费1 200元。 虽未收

4、到货币资金,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为3月份的收入。 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本月并不受益(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应由4、5、6月份分摊。 二、收付实现制 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主要原则: 凡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入或支出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凡在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或未支付款项的费用,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3月 4月 5月 6月销售产品,货款3 000元暂未收到5月实际收到货币资金,确认为5月份的收入实际收到货款3 000元收入确认收 入支付4、5、6三个月份财产保险费1 20

5、0元3月实际付出货币资金,确认为3月份的费用费用确认费 用4、5、6月实际受益,但不负担费用实收标准实付标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比较1234567870006600070009000400030004000060002000040005001500100060003000费用收入费用收入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序号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共8条): 可靠性、 相关性、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一、可靠性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的数字不能是估计数,更不能是

6、伪造数,而应是实际发生数。 二、相关性 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满足三方面的要求: 国家宏观管理 有关各方 内部管理 三、可理解性 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纵向可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不同企业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横向可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

7、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 七、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凡是可以预见的费用和损失都应予以确认和记录,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予以确认和记录。 应用: 坏账准备 加速折旧 八、及时性 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包括记录的及时性和报告的及时性。第四节 会计确认与计量一、会计确认:是指某一项目作为会计要素正式地记入或列入会计主体

8、财务报告的过程。解决确认标准问题和确认时间问题。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1)符合要素定义;(2)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资产、收入)或流 出(负债、费用)企业;(3)流入或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计量。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确认交易或事项会计确认会计记录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二、会计计量: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会计核算全过程离不开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 主要是货币,辅助采用实物和时间。计量属性:是用货币计量会计要素时的价格标准。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确认交易或事项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会计信息会计确认计量变动金额初始计量再次计量按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债务清偿的金额按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金额公允价值按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按预计使用和处置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折现金额现值 按现时销售的金额可变现净值按现在偿还的金额按现时购买的金额重置成本按承担现实义务时的金额按购置时的金额历史成本对负债的计量对资产的计量计量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