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66868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摘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认知文体学关注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能为语篇及其解读提供更系统、更详尽的描述。作为约翰斯坦贝克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菊花一直受到广大学者鉴赏。本文试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关键词:认知文体学;菊花;主题思想一 引言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由于其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力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的观察,成为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3)。菊花是斯坦贝克为数不多的几篇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之一。菊花自发表以来被公认为是斯坦贝克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也被认为是他最成功的艺术作品【2】 (

2、123)。通过这部作品,斯坦贝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悲剧的女性形象。小说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主人公伊莉莎是一名家庭主妇。长期封闭的生活和丈夫的冷漠使她只能通过种植菊花来排遣寂寞,因此菊花成为伊莉莎精神的寄托。勤劳聪明能干的伊莉莎渴望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去追求自由、渴望受到平等对待、渴望在外部世界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然而她却处处感受到男权社会的排斥。最后她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只能做一名家庭主妇。菊花一直受到大量学者的研究和鉴赏,国内学者从象征主义【3】( 36-38)、女性主义【4】 ( 74-75)、以及身体叙述【5】 ( 133-134)等方面分析该作品。然而,这些学

3、者普遍从宏观方面通过对小说渲染的环境、女主人公穿着、对菊花的描写和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角度鉴赏该作品,很少有人从语篇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将对小说文本的词汇、语法、修辞等层面进行认知文体学分析,力图阐释语言中透露出的思想意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二 理论背景1认知文体学认知文体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文体学流派。传统文体学倾向于用语言理论或框架来解释或预测语言材料的解读,相比之下,认知文体学关注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6】 ( 398)。本文采用三个认知理论工具:图形背景、意象图式和认知隐喻对菊花进行分析。2. 图形背景“图形”“背景”源于二十

4、世纪初期的格式塔心理学,现在被广泛用于包括认知语言学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中。我们熟知的“脸花瓶”图案就是图形背景的经典例子。“图形”是在人的视觉感知中最突出显著的成分,是注意的焦点。“背景”是相对于图形而言以外的部分,在视觉感知中突出程度低,作为认知的参照点。人们在认知上对“图形背景”的感知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类似【7】 ( 48)。“前景化”作为有动因的突出正是人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的焦点,因此,前景化形式的语言是图形。3.意象图式意象图示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指人类在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莱考夫( 273-275)总结了七种意象图式: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

5、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标图式;线性图式和上下图式等。意象图式源于具体生活经验,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构成的认知结构,因此,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更抽象的结构概念。4.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正式提出。在书中,他们指出,隐喻并非像传统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手段存在于人们日常语言中。隐喻是是指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即用具体的、有高度组织结构的事物来理解相对抽象的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16-27)将隐喻分为三种:实体隐喻如“MIND IS AN OCEAN”;方位隐喻如“HE IS

6、 ON A HIGH TODAY”以及结构隐喻如“LIFE IS A JOURNEY”。三 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斯坦贝克在菊花中不论从小说的环境描写,还是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甚至表情动作都成功地表达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渴望自由、追求自我的梦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这一主题思想。 1 图形背景与小说的前景化图形是在背景中凸显出来更容易引起注意的部分。它在文学作品中就表现为语言形式偏离常规,这部分有目的动因的突显就是前景化。小说中的一些词汇、语法均存在前景化。从词汇方面来看,伊莉莎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她聪明能干且富有女性的温柔之美。但是作者在描写伊莉莎外貌时却是这么描写的:(1) her face was l

7、ean and strong / Her face was eager and mature and handsome / put her strong fingers down into (陶洁, 2006: 4)即使到了后来伊莉莎经过精心打扮,她的丈夫还是这么评价她:(2) you look different, strong and happy / You look strong enough to break a calf over your knee (同上: 12)作者在描写伊莉莎外貌时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形容词如beautiful,而是采用一些形容男性的词如handsome, mat

8、ure,尤其反复使用strong这一形容词。由于小说表达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美国社会,有才能的女性无法进入社会去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这一思想,因此作者在描述女主人公时精心选用这些形容男性的词以突显女主人公的聪明和才干,暗示女主人公其实可以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中创造价值,这样的矛盾为最后伊莉莎的彻底绝望埋下伏笔。(3) The high grey-flannel fog of winter closed off the Salinas Valleythe farmers were mildly hopeful of a good rain before long; but fog and

9、rain do not go together. (同上: 4)小说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萨利纳斯峡谷,冬雾将山谷严实地罩了起来,这里的农民都期待着不久后到来的雨水,但是“雾和雨是不会一起到来的”。明显雾和雨在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大雾笼罩下的山谷就像伊莉莎被拘禁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一样;雨水象征来自外部世界的自由和希望。2意象图式与主人公心理小说中伊莉莎从未邀请任何人进入她的菊花园,当她遇见补锅匠便向他敞开大门。从认知文学的容器图式来分析,更能体现其突出意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文中对于伊莉莎和丈夫亨利对话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4) He had come near quietly, and

10、he leaned over the wire fence that protected her flower garden from cattle and dogs and chickens. (同上: 5) 然而当伊莉莎遇到补锅匠,尤其当补锅匠提出有人需要她的菊花时,文章这样写道: (5)“Oh, beautifulCome into the yard.”(同上: 10)这两句话中体现的容器图式分别如下:图1和图2中的矩形代表菊花园的篱笆,圆代表不同的人物。结合小说背景和主题,伊莉莎得不到丈夫的关心和理解,只有通过种植菊花来排遣寂寞,发挥她的才干。由于当时男权意识至上的社会不容许女性实现自

11、我价值,因此菊花园的篱笆不仅圈住了菊花,也禁锢住了伊丽莎。图1展示了当夫妻两对话时亨利处于容器外,这表明作为丈夫的亨利完全不理解妻子的理想追求,也没有试图融入妻子所处的境地里;反映亨利作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男性,不希望妻子进入他们的社会圈子去实现价值的男权意识。由于伊莉莎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因此篱笆的门成为伊莉莎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必然通道,也是她内心接纳别人渴望与别人分享理想的通道。当伊莉莎遇到补锅匠,听说还有其他人同样欣赏菊花,她顿时觉得补锅匠能理解她的理想追求,于是伊莉莎向补锅匠敞开大门,愿意接纳这个懂得欣赏她的美丽她的追求的人。伊莉莎让补锅匠进入院子(如图2)表明她已经从内心里

12、开始信任他,希望与他分享理想并帮她获得自由和独立。正是这份信任让抱着无限希望的伊莉莎识破补锅匠谎言后陷入彻底绝望中。3概念隐喻小说的悲剧色彩还突出表现在修辞的运用上,尤其隐喻的使用。文章开篇头两句运用了这样的隐喻:(5) The high grey-flannel fog of winter closed off the Salinas Valley from the sky and from all the rest of the world. On every side it sat like a lid on the mountains and made of the great val

13、ley a closed pot. (同上: 4)这里介绍故事发生地萨利纳斯峡谷。它笼罩在浓浓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中,与天和世界完全隔绝;浓雾像大锅盖似的扣在山巅,把偌大的山谷严实地封闭成了一只铁锅。开篇就向读者描述了一个无比封闭的环境:峡谷四周是山,上空还有浓浓的雾,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与外界联系甚少的封闭的环境中。结合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正是经历了大萧条后经济在缓慢复苏,工业化的大规模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使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男性不容许女性走出家庭实现自我抱负;女性在当时只是男性的附属品。由此得出,开篇头两句与其说描写浓雾笼罩着大峡谷,不如说暗含了“CONTR

14、OL IS UP”的方位隐喻。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伊莉莎无法获得自由并实现自我价值,她不得不呆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扮演家庭妇女的角色。这个故事开篇就交代女主人公悲剧的结局。四 结语小说从词汇到修辞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作者有动因地突出这些语言形式为小说主题意义的展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对小说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这些语言中体现的人物思想意识和内心活动;分析表明,认知文体学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同时认知文体学视角分析菊花为鉴赏该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参考文献:【1】陶洁.20世纪美国文学选读.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4.【2】姜淑琴,

15、严启刚.简析菊花的叙事结构.外国文学研究,2005(2):123127.【3】瞿艳霞.渴望的目光,自由的呼唤评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6-38.【4】宋利存.解读斯坦贝克菊花的女性主义.新闻爱好者,2009(4):74-75.【5】杨升华.女性身体的哀歌:斯坦贝克菊花的身体叙述.安徽文学,2010(3):133-134.【6】刘国辉.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5):398-400.【7】陆文君.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春之赞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5):48-50.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