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文体分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69449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文体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大文体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大文体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大文体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大文体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文体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鲜明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引用:a、引用具体事例,具体地说明了_ b、引用名言,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_ c、引用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

2、形象。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 /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南-北左-右/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

3、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表_的词,加点的词说明(强调)了_内容; 加点的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类型2、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这是表_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不知道时就说表限制)(3)去掉后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类型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

4、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9、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10、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点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_的作用)11、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1、找准、归纳论点: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综合归纳(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句。)2、辨识、分析、

5、补写论据(1)辨识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2)分析论据在文中的作用:充当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文中的某个观点或文章中的中心论点。(3)补写论据:注意事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尤其要注意所补写的论据能否证明文中的论点。(方法:人+与论点有关的词+结论)3、论证方法及作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证明了_,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对比论证,鲜明地证明了_,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_,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_,增强了文章的说明力。4、领会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原则上不能脱离句子所在语段,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答案;抓住关键词自己作答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6、谈启示、感受?(1)先谈启示或感受;(2)结合生活体验;6、议论文开头的作用?(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强调了什么/)7、文中某段、某句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8、文中两句的顺序能否调换?(1)与上文中的某处是照应关系(一一对应);(2)逻辑关系9、分析全文(或某段)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作答时要具体代入。如:“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一文。10、分析文章(某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方法:

7、可用“先_;接着举_例子或引用_证明_;然后_;最后_;”这种句式分析)11、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反面举例论证;正面举例论证;如:吉袁枚/释加牟尼的例子)常见的几种容易混淆的术语A: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B: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C: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问、设问D: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作引用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即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经过(发生了什么事)、结果(这件事最后怎么样)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的

8、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行文有波澜)插叙的作用?(使行文曲折,有波澜/为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性格服务/交待事情原委(要具体代入)顺叙作用?(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3、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4、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5、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了心情 内容上写出了 结构上:照应、对比、铺垫/渲染气氛)6、记叙中议论的目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7、记叙的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便于叙

9、述故事,抒发情感 第二人称:拉近了与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显得自然、亲切 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8、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以着墨的多少为依据,面是以表现小说的主题为依据。9、梳理小说的情节? (围绕主人公/观察示例)10、能不能换标题?(题目是线索,情节都围绕它展开/ 题目含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更能突出中心)11、题目的含义?(本义+ 引伸义) 题目的作用? (a概括内容;b揭示主题;c提示线索)12、赏析句子? (运用了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情感)13、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格式:形象生动地(准确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的情感)1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内容+结构)

10、开头:a开篇点题b制造悬念,引人入胜c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引出下文e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中间:a承上启下的过渡;b单独成段,有强调作用;c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情感;结尾:a总结全文;b点明中心,深化主旨;c结尾点题(或照应开头);d解开悬念(或揭示真相);e引发读者的思考15人物的形象(或性格)? (a至少两个方面;b据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来概括)16、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即: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注意:看题目是用一句话概括还是简洁的语言概括)17、谈对人物的看法? (评价人物+结合内容)18、找线索的方法?(a标题;b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c抒情议论句)技巧:记叙文中不要出现说明、证明、论证等词语;说明文中不要出现证明、论证、记叙;议论文中不要出现说明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