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5904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本科毕业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 本科毕业设计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论文题目: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 学习中心(或办学单位): 职 称: 学 号: 专 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011年 11月 12日 摘要 电力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是中性点的主要接地方式之一,消弧线圈装置可以将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使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而不影响供电。这种接地方式被称为谐振接地,采用这种接地方式的电网又被称作补偿电网。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各种谐振接地电网调谐的方式,分析总结目前在国内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常采用的几种自动调谐原理, 说明了各自的优点和适

2、用范围,对目前在国内外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中常采用的几种自动调谐原理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比较, 说明了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针对其仍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在满足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均实现补偿的全状态补偿原理和实现方式, 使消弧线圈的熄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通过相关实验测试,来说明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运行的影响。 关键词 消弧线圈 谐振接地 自动调谐 Abstract Power network neutral point arc suppression coil grounding the neutral point is one of the main grounding, arc blowou

3、t coil device can compensate capacitor current to mini-residual current to make instantaneous grounding fault diminished automatically without impact on power supply. This grounding is called resonant grounding, and this kind of grounding net is called compens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4、every regulation technology of resonance grounding net, analyzes and concludes several automatically tuning principles adopted by automatic arc suppression equipment locally and abroad. Moreover, the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areas of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tuning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overcom

5、e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all- state compensation principles which track the capacitor current in normal and fault states. So the all- state tuning principles can make good use of the function of Petersen coil to suppress the grounding arc.Tested by experiments to illustrate th

6、e method of arc suppression coil tuning the operational impact. KEY WORD Arc suppression coil, Resonant grounding ,Principle of automatic tuning 目录 第一章 绪 言 .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动态 . 1 第三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第二章 消弧线圈调谐方式 . 3 第一节 谐振接地系统分析 . 3 2.1.1最大位移电压法消弧线圈接地优点 . 3 2.1.2 消弧线圈接地缺点 . 4 第二节 自动调谐原理 .

7、4 2.2.1 最大位移电压法 . 4 2.2.2 阻抗三角形法 . 5 2.2.3 相位调谐法 . 6 2.2.4 中性点位移曲线法 . 7 2.2.5 实时测量法 . 7 2.2.6 全状态调谐 . 8 第三节 脱谐度、和谐度和阻尼率分析 . 9 第三章 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运行的影响及实验测试 . 12 第一节 并列运行消弧线圈工作原理 . 12 3.1.1预调式与随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 13 3.1.2 预调式与预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 13 3.1.3 随调式与随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 13 第二节 天津滨海新区海门变电站实验测试数据 . 12 结束语 . 15 谢辞 . 16 参考

8、文献 . 17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第一章 绪 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中,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很大,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用于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主要考虑绝缘性能;还有一种是不直接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很小,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主要用于电压等级在66kV及以下的系统中,不直接接地还分为不接地、经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力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是中性点的主要接地方式之一,这种接地方式被称为谐振接地,采用这种接地方式的电网又被称作补偿电网

9、。 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有效地补偿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减小故障点残流,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熄灭电弧。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最高,可占总故障的80%左右,这时供电仍能保证线电压的对称性,且故障电流较小,不影响对负荷连续供电,故不必立即跳闸,规程规定可以继续运行12h。但是,随着配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网中电缆线路的比例上升,电缆与架空线混合线路越来越多,系统馈出线也增多,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增大,长时间运行容易使故障扩大成两点或多点接地短路,弧光接地还会引起全系统过电压,进而损坏设备,破坏系统安全运行,所以必须及时找

10、到故障线路并予以切除。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一般只要求继电保护能选出发生接地的线路并及时发出信号,而不必跳闸;但当单相接地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有危险时,则应动作于跳闸。现在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 运行方式经常变化, 导致电容电流变化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波动频繁,老式的人工调谐消弧线圈已不再适用。因此,消弧线圈必须实现自动化,即采用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调谐装置, 跟随电容电流的变化,消弧线圈能够自动、快速的调整电感值,使电网的脱谐度处于规定范围之内,最终可靠熄弧。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动态 纵观消弧线圈的调谐方法,目前在我国仍以手动调谐居多。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推出了几种新型自动跟踪补偿消弧成套装置14, 如

11、可控硅调节电感式消弧装置、调容式消弧装置5、以及最近由哈佛莱高压技术分部( Haefely Trench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研制的自动消弧线圈加注入电流构成的宽频接地故障电路 1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补偿装置等, 均采用了多种自动调谐原理,都以电网中性点位移电压U0作为调谐系统的启动信号6。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与人工调整消弧线圈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首先是可以避免人工调谐消弧线圈的诸多麻烦,而且不会使电网的部分或是全部在调谐过程中暂时失去补偿;其次,由于自动补偿装置能够保证调谐的精度,不仅可以提高消弧线圈的动作成功率,

12、同时能够限制电网的电弧接地、谐振过电压等,这些均有利于电网安全运行。 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一般由驱动式消弧线圈和自动测控系统配套组成,自动完成跟踪测量和跟踪补偿。当补偿电网的运行方式发生改变时,该装置便自动跟踪测量电网的电容电流,并将消弧线圈调谐到合理的补偿状态,使接地电弧瞬间熄灭。 就调谐方式而言,可将自动跟踪装置分为两种,在接地故障发生前,调整消弧线圈到靠近谐振点运行的,称为“预调式”,在此条件下为使中性点的位移电压不大于15%额定相电压,需要串联(或并联)一定数值的限压电阻;另一种称为“随调式”78,即在正常情况下消弧线圈远离谐振点运行,中性点位移电压较低,而在接地故障发生后,迅速调整到位,

13、故不用加限压装置。前者可以利用机械调节或电气调节完成,后者必须利用电气调节完成。 我国和法国分别于80年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已投入使用的有带串联限电压电阻的多种自动消弧线圈,还有调容式、直流助磁式、磁阀式和调感式的自动消弧线圈以及不同组合式的补偿装置;法国则有插棒式和电流注入式的自动消弧线圈等。 第三节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在国内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常采用的几种自动调谐原理, 说明了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出全状态补偿原理和实现方式,使消弧线圈在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均实现可靠熄弧。并通过相关实验测试,来说明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运行的影响。 2 电

14、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第二章 消弧线圈的调谐方式 消弧线圈的调谐方式分为“预调式”和“随调式”两种。预调式在系统正常时测量系统的电容电流,,并将消弧线圈调节到对应位置;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零延时进行补偿,可利用机械调节或电气调节完成。该方式需要并联或串联一个阻尼电阻以防止系统正常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串联谐振。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需要将阻尼电阻短接以避免输出阻性电流并保护电阻本身,故障解除后需要再接入阻尼电阻。 随调式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测量系统的电容电流,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调节消弧线圈至对应的位置;当接地故障解除时,又立即将其调节到远离补偿工作

15、点。由于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处于远离谐振点运行,因此可以避免串联谐振的发生, 不需要设置阻尼电阻。 第一节 谐振接地系统分析 一、 消弧线圈接地优点 1.经消弧线圈接地后,能使故障点的电流减小,降低了恢复电压速度,减小了弧光接地过电压,有利于电弧熄灭,从而避免了单相瞬时接地故障的跳闸,提高了可靠性。 2.由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减小了接地点的电流,也就减轻了设备的损坏程度,抑制了电弧的扩散范围。电网单相接地后仍能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规程允许2小时),使运行人员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故障线路进行检查与维修。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可以根治PT引起的铁磁谐振,不再需要其它消谐措施。消弧线圈电感Lx

16、与电压互感器励磁电感Lp相比,要小得多,差几个数量级。在零序回路中,Lx与Lp是并联的。所以Lp几乎被Lx短接,Lp因饱和引起的三相不平衡,也不会产生过电压。 4.经消弧线圈接地,减小了接地电流,从而改善了配电网电磁兼容环境。输电线路电磁场对通信与信号系统的干扰问题是相当重要的,每一条交流线路的周围空间都建立了交变电磁场,而交变电磁场又在邻近的导体回路中感应出电压,当这种回路是位于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的通信线路或信号系统时,感应出来的电压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干扰,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或引起信号装置的误操作。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因消弧线圈的接入,改变了系统参数,使综合零序阻抗变得很大,从而不可能引起音

17、频的干扰。即使架空线路断线,落到低压线或电话 3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线上也不会造成人身伤害。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的分布和故障点无关,而取决于消弧线圈的安装地点及其相对位置,可以设法调节接地电流的分布,使电磁感应得以相互抵消。 5.经消弧线圈接地对人身安全影响较小。当发生接地故障时,稳态接地电流小,故障点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低,不会影响人身安全。 二、 消弧线圈接地缺点 1.调整频繁,操作繁琐 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在改变运行方式切合线路时,电容电流变化大,需要及时调整消弧线圈档位,调整次数多,而且操作需离线进行,操作麻烦。 2.脱谐

18、度测量困难 传统电容电流的测量采用单相金属接地法或中性点外加电容法,测量时需要改变一次设备,而且具有一定的冒险性,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测量困难大,所以配电系统一般很少测量脱谐度,平时估算运行。 3.调谐不当易产生谐振过电压 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其工频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各种谐振过电压的幅值都很高,持续时间长,对设备绝缘和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安全运行具有严重的威胁。 4.部分引进的电气设备不适合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运行 近年来引进的不少国外电气设备,有些是只适用于中性点有效接地配电网,其绝缘耐受的电压比我国的相应电压等级低,这些设备在我国非有效接地配电网中运行是不安全的,易发生绝

19、缘事故。 5.继电保护动作困难 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的比值大(大于45)。单相接地电流往往比正常接地电流少很多,零序滤波器的不平衡电流相差不多,因而很难用普通的方向继电器来判断故障线路,这样给继电保护带来一定困难7。 第二节 自动调谐原理 一、 最大位移电压法 假设三相电源电压对称, 大小为U, 以A相电压为参考相量,如图2-1的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零序等值电路得中性点位移电压U0的表达式: 4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 U0? ?KcUun?- ?-jd?-jd?Ca?2Cb?CcUun?-KcU?为中性式中Kc?为各相

20、对地电容的不对称度;Ca?Cb?Cc 点未接入消弧线圈时电网不对称电压;?Ic-ILI为电网脱谐度;d=R为电网IcIC 的阻尼率;3C?Ca?Cb?Cc为三相对地总电容。 当?= 0 时, 中性点位移电压最大。因此, 根据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大小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 当中性点位移电压最大时, 单相接地故障点的残流为最小。 这种调节原理很简单, 但不能判断电网的补偿状态, 而且当电网的参数发生变化后, 零序电压也随之改变, 需多次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 比较零序电压测量值, 才能确定调节方向。而且在最佳补偿点附近区域, 零序电压的幅值主要由电网的阻尼率决定, 调节脱谐度对零序电压幅值的影响很小,

21、自动调节装置有时甚至无法寻踪到最佳补偿点, 从而达不到完全补偿电容电流的目的。所以, 单纯采用零序电压幅值来调节消弧线圈的方案是不完善的。 图2-1 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零序等值电路 二、 阻抗三角形法 这种调谐原理适用于消弧线圈串联电阻的接地方式。常应用在带有载开关调匝式消弧线圈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中, 无法连续调节电感量, 只能将装置调整到离谐振点最近的分接头处, 调整精度受到影响。 电压极值法和阻抗三角形法为预调谐法, 即电网正常运行状态时进行调谐, 5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不再调节。预调谐中为限制电网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位移电

22、压低于15% 相电压, 需在零序回路中串联或并联电阻, 该电阻在发生接地故障后将被快速切除。 三、相位调谐法 为提高电网正常运行时自动调谐的准确性, 在电网中一相对地附加一个小电容?C, 以形成人为中性点位移电压U0 。此时中性点位移电压和接有?C 的A 相电压UA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k0c ?-k-jd0cUAU0 式中k0c?C为接入附加电容后电网的不对称度。 Ca?Cb?Cc?C ?当电网发生单相经过渡电阻Rg接地时(例如A相),中性点位移电压U0和故障相 电压UA的关系为: ?U0 UA?-d? d?j? 式中d?1/(Rg?3?C)为故障状态下电网的附加阻尼率,d?(ggg)/3

23、?C为故障电网的总阻尼率。由此可见,不论电网正常运行还是故障运行,中性点位移电压和相电压的相位差角均反映了电网的脱谐状态,由此控制消弧线圈电感值的调节。可实现电网的自动调谐。但是,这种对一相附加电容的相位法仍然存在问题, 它只能应用在电网完全对称, 或三相不对称,但有两相电容值基本相同,?C且加在三相中电容值最大的一相上的情况。因此全面考虑后发现,相位原则是不能用到实际系统中去的,若用于实际电网中,在所谓的全补偿处, 有时是严重偏离全补偿点的, 会给系统造成相当大的危险。 6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四、中性点位移曲线法 根据系统正常运行时等值电路,

24、可知: Xc?U02-U01 I02-I01 其中U02、U01、I02、I01分别为为消弧线圈电感值改变前后的中性点位移电压和消弧线圈上零序电流。在远离谐振点处,?>>d,有U0?Unm ?Unm?3?C,调整电感值从L1到3?C-1/?L L2,得计算三相对地电容的公式为:3?C?U01K?1/?L1-1/?L2,K?,这种调谐U02K-1 方法要求消弧线圈调节迅速,目前采用在连续可调的直流励磁消弧线圈上。 与上述3种调谐方法相比, 中性点位移电压曲线法, 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仅检测电容电流, 而消弧线圈工作在远离谐振点处,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瞬时调节消弧线圈至完全补偿状态。可

25、见, 中性点位移电压曲线法无需串、并联电阻, 且能实时检测电网电容电流的具体数值, 从而定量地调节消弧线圈的脱谐度。 现在国内外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谐一般都采用了这种传统方法, 但这种调谐 法要求在测量电容电流过程中调节消弧线圈, 使得消弧线圈动作频繁,寿命降低, 响应时间( 从系统电容电流发生变化起,至消弧线圈跟踪调节到合适位置所需时间) 势必也不可能做到很短。而且由于人为地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 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威胁。因而这种调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 五、实时测量法 在中性点位移电压曲线法的基础上, 改进而成实时测量法。该算法首先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测量出系统不对称电压, 然后每隔

26、一定时间测量一次电网的线电压、中性点位移电压和消弧线圈中的电流等参数, 用式XC(Uun-U0)/I0计算电网的对地电抗。这样就可得电网的实时接地电容电流。这一改进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消弧线圈的操作次数,所得电容电流值也比较准确, 跟踪补偿可直接到位。 7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六、全状态调谐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虽然电网对地电压不对称,然而,电网的线电压还是对称的。按电业部门的规定,电网可以继续运行12h。在这段时间内,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还会发生变化,比如,有些支路退出或投入运行。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自动跟踪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27、的变化,则接地点的电流将会增加,达不到自动跟踪补偿的目的。为充分发挥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也必须实行自动跟踪调谐,也就是采用全状态调谐。 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接地点是不可预知的,电容电流、残余电流不能直接测量。图2-2中性点谐振接地的电网中,当线路3的A相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流过非故障线路,线路1和线路2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分别为3I01j3U0?C01 3I02j3U0?C02,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流过故障支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是所? 有非故障支路零序电流、消弧线圈电感电流和电阻电流之和, 其电流无功分量3I03j3U0?(C01?C02)?(?-1)C

28、03,当过补偿?<0时,残余零序电流为正,方? 向是由母线流向线路;当?0时,3I03j3U0?C03;方向是由母线流向线路;当欠补偿?>0时,残余零序电流3I03的方向可正可负,?<C03/(C01?C02?C03)时,母线指向线路,C03/(C01?C02?C03)<?<1时,线路流向母线。 ? 8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图2-2 单相接地故障状态下电流分布图 如果能保证流过故障支路零序电流互感器电流的无功分量为3I03, 且在相位上超前U090度的话,就能保证消弧线圈工作在全补偿状态,接地电流最小。实现的方法是:

29、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配合使用的微机接地选线保护装置选出故障支路,并将故障支路告诉消弧线圈的自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装置读取故障支路零序电流互感器电流值及零序电压值,计算出3I03/U0的比值。当电网非故障支路电容电流发生变化(包括有些支路投入或退出运行)时,调节消弧线圈,改变电感电流, 以保证流过故障支路零序电流互感器电流的无功分量与零序电压值的比值始终为固定值3I03/U0,而且零序电流的无功分量3I03在相位上超前U090度,这就可以保证消弧线圈工作在全补偿状态,接地电流为最小。该方法也完全适用单相非金属性接地的情况。 ? 第三节 脱谐度、和谐度和阻尼率分析 1.脱谐度(?)、和谐(K)

30、根据定义?=(ICIL)/IC可知,脱谐度8即残流I?中的无功分量(ICIL)与补偿电网的电容电流IC之比,其符号的正负和数值的大小,表示电流谐振等值回路的不同工作状态和偏离谐振(或距离谐振点远近)的程度。如图2-3 所示,可以 9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根据脱谐度的值将谐振接地电网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全补偿(? =0),欠补偿(? >0)和过补偿(? <0)。 图2-3 残流I?与脱谐度?的关系 (1)全补偿(谐振点?=0)。当电流谐振回路恰好在谐振工作点时,因?=0,0,ICIL,此时,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完全

31、抵消,故I?=IR,残流中仅含有有功分量,不仅其值最小,且其相位于零序性质的中性点位移电压同相。 (2)欠补偿(?>0)。当电流谐振等值回路在欠补偿工作状态下时,因?>0,IC>IL,>0,此时,I?中不仅含有有功分量,同时含有容性无功分量,其值较前明显增大,同时I?超前于U0。 (3)过补偿(? <0)。当电流谐振回路在过补偿状态下工作时,因? <0,IL>IC,<0,此时,I?中主要为感性无功分量,其值同样明显增大,但其相位滞后于U0。补偿电网中的消弧线圈一般均靠近谐振点运行,若消弧线圈偏离谐振点运行,脱谐度?距0点越远,则残流I?显著增大,

32、熄弧越加困难;反之,若消弧线圈趋近谐振点运行,脱谐度?0,则残流I?越小,熄弧越加容易。由上述可知: ?1- 式中,K=IL1-K ICIL,为补偿电网或消弧线圈的和谐度。 IC 根据K的定义可知,和谐度即补偿电流与电容电流之比。这样,同样可以根据和谐度K的值将补偿状态分为过补偿(K>1)、欠补偿(K<1)、全补偿(K=1)三个状态。若K值从两个方向趋近于1,则表示回路或消弧线圈的工作状态逐渐向谐振点靠拢。 2.阻尼率d 阻尼率d?IR/IC,即残流I?中的有功电流分量与电容电流之比。而IRIr?IrL这说明补偿电网的阻尼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值为: P?d0?KP?d0?dL d

33、?IR/ICd0?2?LC 10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式中d0?3 r0?C,为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阻尼率,其值为该电网的对地泄漏电流 与电容电流之比,也即对地泄漏电导与电容导纳之比;dL为因消弧线圈的有功损耗而增加的阻尼率,其值为消弧线圈的和谐度K与其有功损耗P(%)的两者之积。不同类型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阻尼率的大小不相等,其值与电网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有关。多次实测结果表明,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在绝缘正常的情况下,电缆网络的阻尼率较小,一般不超过1.5%,架空线路电网的阻尼率较大,一般为1.52.0%。当电缆绝缘老化、受潮或架空线路污秽

34、严重时,阻尼率会显著增大,可能达到5%以上。 11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第三章 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运行的影响及实验测试 消弧线圈接于变压器中性点,可以单独接入,也可以并列接入,本文从实际变电站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入并列运行消弧线圈角度进行实验测试,说明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的影响。 调谐方式直接影响消弧线圈在电网正常情况下的阻抗值,因此,也直接影响自动补偿消弧线圈装置在并联运行状态下的工作方式910。 自动补偿式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时的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 其中X1、R1表示1号消弧线圈感抗和电阻。X2、R2表示2号消弧线圈的感抗和电阻。XC为系统对地电

35、容的容抗。U00为不对称电压。 图3-1 并联运行时的等效电路图 第一节 并列运行消弧线圈工作原理 一、预调式与随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由图3-1分析可知, 若1号消弧线圈为随调式(R1= 0) , 2号消弧线圈为预调式, 考虑到随调式消弧线圈远离谐振点,理论上可认为系统正常运行时X1= 0, 不影响预调式消弧线圈的稳态参数测量,测量结果为并联系统的总对地容抗XC。而预调式消弧线圈的调节响应时间远大于随调式消弧线圈,故可将预调式处理为固定电抗器。在X2小于XC时,随调式消弧线圈测量的是预调式消弧线圈补偿后的电容,大小为2号消弧线圈阻抗与系统对地容抗XC并联后的阻抗值,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接地点

36、的实际残流与目标残流偏差较小, 因此该方式并联运行受自动测控系统的影响较小, 但要注意X2与XC的比例, 避免出现X2>XC导致测控系统无法测量的情况。 12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与实验测试 二、预调式与预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当1号、2号消弧线圈均为预调式,且二者电抗调节时刻不一致时,理论上仍可将两台消弧线圈分别处理为固定电抗器,在线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与上述随调式消弧线圈所测相同。但在转供电过程中,系统电容会随联络线的投运而相应地改变,此时,现有的预调式消弧线圈装置都能快速地反应于这一变化,从而出现测控系统同时动作的情况,并会造成消弧线圈进行反复的调节

37、,影响补偿的效果。且转供电的过程一般较短,出现该情况后,可以认为自动消弧线圈已不满足有效熄弧要求。考虑到合环运行时,系统电容电流变化不大,任一台消弧线圈的剩余容量基本能满足这一变化需求,因此,转供电可以在有条件的装置中设置测控系统不同的动作时间,而在无法实现这一方式的情况下,将剩余容量较小的装置设为手动调节状态,以避免反复调节的情况。 三、随调式与随调式并联运行的情况 当1号、2号消弧线圈均为随调式,系统统正常运行时X1= 0、X2 = 0 故不影响各自的稳态参数测量,此时,两台在线测量系统测量结果为并联系统的总对地电容容抗XC,从而造成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输出补偿电流过大,影响补偿效果。因此,若无法解决互联信号的通信问题,则该并联运行方式受测控系统的影响最大,只能结合运行经验,断开容量较小的消弧线圈,并且将部分线路转由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