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8140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多维视角“小学生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6543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情景创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1、 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案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2、: 1、出示图片:(长方形和正方形) 2、师: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案例2】圆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1:听过。生2: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悄悄地)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却没

3、有多大的兴趣,整堂课效果不佳。)【分析】:案例1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为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可案例2中“童话情境”却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2、情境创设要力求真实。【案例3】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大家想去春游吗?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

4、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案例4】同样也是“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在教学中,他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歌咏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出示:组别 评委1 评委2评委3评委

5、4第一组969497 94第二组95969692第三组 94959794第四组96949693【分析】:情境4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而在情境5中,教师创设的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6、,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1、问题要少而精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在随堂听课中,一位听课老师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个数,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2、问题难度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

7、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三)、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8、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2、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1)、在教学的重难点是进行合作。(2)在需要操作时进行合作。【案例5】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师:能否把梯形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到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为其他图形。不一

9、会儿,各小组便陆续得出能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析】:这一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3、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

10、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四)习题设计的有效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课堂渐渐变活了,学习内容的开放,灵活,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自由度。但是,有些教师为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索精神,一堂课下来只推导了一个公式或证明了一个法则,连基本的练习都没有几个,可是到了习题练习的部分,采用的还是机械练习的方法。衡量一个学生是“优生”还是“差生”,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无形当中还是以成绩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有些教师就运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教师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1、结合情景设计习题。应该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

11、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情境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2、习题的内容要活。教师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儿童走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题型上,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习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这时学生

12、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习题的形式要多样。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4、习题要少而精。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练习份量少些,完些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做到认真、仔细、工整、准确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新教育而努力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