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1031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预习襄阳市谷城县冷集三中小学部 沈道国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些名句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学会预习。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指导预习要因材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概念型教材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计算型教材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而几何内容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

2、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一般以某一种(或几种)学习方法为主,辅以其它。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有模可循。在教学实践中,我把预习数学的方法和步骤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先读书,划批注;有缺陷,及时补;多用脑,勤动手;试练习,找疑处。持之以恒先预习,学好数学很容易。”“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跟语文一样要重视读书,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

3、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

4、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指导预习要因人而异。低年级的小朋友识字不多,应尽量少布置预习或不布置预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我们可以把三年级作为学生学会预习数学的起点。开始训练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前,要求学生这样预习:1、阅读课本第5

5、8至59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得地方做上标记。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记下来。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会了就标上对号,不会就标上问号。4、第59页的“想象做做”你会吗?请试着做一做。5、再一次看书,说说这节内容重点学习的什么,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记下来。课堂上的检查反馈表明:学生预习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到了四年级,就可以把预习活动“置之课外”了,但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一路走下去,到了

6、高年级,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指导预习要因材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概念型教材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计算型教材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而几何内容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方法预习数学,一般以某一种(或几种)学习方法为主,辅以其它。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学习,随之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