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其善者而从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8075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择其善者而从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择其善者而从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择其善者而从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择其善者而从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择其善者而从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择其善者而从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适度把握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新集小学 王永存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教师的“教”与学习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过分追求效率或是使用不当造成的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在多媒体运用方面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本文中笔者就以上问题结合本人几年来的语文教学

2、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供同仁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合作精神;阅读能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小学教育后,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方式。同时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愿学、乐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的效率。但有些过

3、分追求效率或是使用不当造成的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也是我们在多媒体运用方面需引起注意的地方。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

4、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教师3次出现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

5、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二、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和教材的难点,在教学中是要重点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有些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很难用常规手段解决的。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水的清、静、绿,用口头表达很难使学生理解,这时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把桂林山水的影片或图片分阶段展示出来,水的清、静、绿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过程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

6、。利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教学难点。小语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小的方面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

7、棉花姑娘这课时,先把文字一段段地出示,在朗读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时,课件中相应的在这些重点的地方改变字体的颜色,小朋友一看就知道这是要重读的地方,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有帮助的。并且在读这些重点词句时,可适当配上动画,借助动画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中所要抒发的感情。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读和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8、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的。如果有谁不循此道,则大奖、好评可能就会与之失之交臂,而一提到传统教学,很多人不屑一顾。运用的同时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丢掉了很多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1、利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

9、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2、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3、重视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对话。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4、答案的单一性

10、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会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普及应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能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趣味,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课文学习的一种的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的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金山 2007-4-24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宋敏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程爱群 2006-06-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