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痰丸临床治验三则.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1318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滚痰丸临床治验三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滚痰丸临床治验三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滚痰丸临床治验三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滚痰丸临床治验三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痰丸临床治验三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滚痰丸临床治验三则滚痰丸出自元代医家王珪泰定养生主论。王珪早年为官,中年退隐,善技岐黄,远近闻名,时称王隐君;,明代刘宗厚玉机微义名为王隐君滚痰丸;,标其专利。笔者用此方治疗痰热扰窍证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1.1 高血压病伴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男,28岁。2012年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2013年曾2次癫痫大发作,均服药控制。2015年9月8日因阵发性头痛伴心慌半月;就诊。刻下:头痛阵发,头昏沉,发作时伴心慌,胸闷,耳鸣,双侧太阳穴胀痛,发作前无征兆,平素心烦急躁,易暴怒,口干口苦,眠差多梦,口周痤疮较多,有白色脓点,大便可,小便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40

2、/90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165/105 mm Hg,心率105次/min。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将其原口服美托洛尔每日25 mg/次改为12.5 mg/次,每日2次。中医诊断:头痛,辨证为心肝火旺、痰火扰窍。治法:逐痰开窍、降逆泻火。方以礞石滚痰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煅青礞石(先煎)15 g,黄芩15 g,酒大黄10 g,沉香曲6 g,龙胆9 g,栀子9 g,柴胡9 g,珍珠母(先煎)30 g,白芍30 g,黄连9 g,生地黄30 g,蛤壳(先煎)30 g,钩藤9 g,天麻9 g,丹参12 g,合欢花9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服药7剂后未再头痛、

3、心慌,无口干口苦,心烦急躁明显好转,眠安,口周痤疮明显消退,无脓点,无新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复查血压示110/75 mm Hg,心率82次/min。临床痊愈出院。1.2 脑梗死伴肺部感染患者,男,7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反流性食管炎病史。2015年8月17日因脑梗死急性期,反复肺部感染1月;就诊。刻下:神志不清,呼之无反应,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时有咳嗽喘憋,喉中痰鸣、痰多、黄白相间、需间断吸痰,尿黄,鼻饲营养液,便稀、日行10余次,舌黯红,苔白腻,脉弦滑结代。查体:醒状昏迷,双肺痰鸣音,神经系统检查不配合。血常规示:白细胞12.86x109/L,中性

4、87.1%。胸片提示双侧肺炎。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双侧肺炎。予血栓通静点活血化瘀,拉氧头孢静点抗感染。饮食由鼻饲营养液改为普通饮食打碎鼻饲。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证属痰热蒙窍;喘证,证属痰热壅肺。治法:逐痰开窍、清热化痰。方以礞石滚痰丸合清金化痰汤加减:煅青礞石(先煎)30 g,黄芩9 g,酒大黄9 g,沉香曲3 g,陈皮9 g,清半夏9 g,枳壳9 g,石菖蒲9 g,胆南星6 g,瓜蒌30 g,甘草6 g,桑白皮9 g,苦杏仁9 g,桔梗9 g,山药20 g,白扁豆15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7剂。2015年8月24日二诊:患者对声音有反应,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大便偏稀、每

5、日35次。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52x109/L,中性77.2%。守方继服14剂。2015年9月7日三诊:患者对声音刺激有转头、眨眼、呻吟反应,无明显咳嗽、咳痰,大便每日1次、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结代。查体:双肺未闻干湿啰音。血常规示:白细胞8.2x109/L,中性67.4%。胸片示:双侧肺炎明显吸收。1.3 老年痴呆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女,94岁,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病史,2014年12月29日因咳嗽伴发热3天;就诊。1个月前突然出现明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伴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被外院诊断为老年痴呆、老年性精神障碍-焦虑抑郁状态;。刻下:咳嗽,咯黏痰、色白不易咳出,发热,记

6、忆力减退,烦躁不安,不能离开亲人,尿黄,便干、隔日1次,舌淡黯,苔白垢腻,脉弦滑。查体:体温37.6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少许痰鸣音。血常规示:白细胞8.13x109/L,中性85.4%。胸片提示支气管炎。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予头孢西丁静点抗感染。中医诊断:咳嗽,证属痰热蕴肺;痴呆,证属痰浊蒙窍。治法:逐痰开窍、清热化痰。方以礞石滚痰丸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煅青礞石(先煎)15 g,黄芩12 g,生大黄(后下)9 g,沉香曲3 g,麻黄6 g,苦杏仁9 g,生石膏(先煎)30 g,甘草6 g,陈皮9 g,清半夏9 g,枳实9 g,竹茹9 g,紫苏子15 g,蛤壳(先煎)30 g,胆南星6 g,

7、地龙6 g,石菖蒲9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3剂。2015年1月1日二诊:复查体温36.6 ,咳嗽、咳痰减轻,大便偏稀、日行4次。前方生大黄改为酒大黄9 g。守方继服3剂。2015年1月4日三诊: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5.75x109/L,中性63.1%。守方继服4剂。2015年1月8日四诊:偶咳,痰少色白,情绪稳定,无烦躁,记忆较前略清晰,大便每日1次,舌黯红、少津液,苔薄白,脉沉滑。改以养阴清肺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调理12剂。2015年1月20日五诊:好转出院,改以同仁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加味保和丸交替使用善后。2 讨论泰定养生主论卷十四为痰论专篇。王氏认为,痰可由先天遗传而来,

8、即禀赋痰证;,也可由后天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引发,或其他病理变化影响转化而成。髓、脑、涕、唾、液、精、津、气、血,同出一源,而随机感应,故凝之则为败痰;。痰生百病;,特别是痰生怪病;实始倡于隐君。王珪治痰主张因痰致病者,先逐其痰;因病致疾者,先调其病;【1】,自创滚痰丸逐痰。中医痰邪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顾名思义为可见之痰,或咳出、吐出痰涎,或凝聚局部痰核、痰块。无形之痰,不见其形,只见其证,或症状表现怪异,无法用其他病因解释,或现舌苔脉象的异常。王珪认为,痰邪为病广泛,法当攻邪逐痰【2】。案例1无咳吐痰涎,但既往有精神障碍及癫痫病史,结合平素性情暴躁,以及阵发头痛心慌、眠差、

9、痤疮、舌脉等,考虑其性格内向,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心肝火盛,灼津生痰,火邪挟痰,上扰清窍所致,其为无形痰邪作祟。案例2见神昏、肢体不遂、咳嗽、咳痰几乎同时发生,乃有形之痰蕴热壅肺,蒙蔽神窍。案例3先发健忘、烦躁、抑郁,虽无痰可见,但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考虑已有胃肠积滞,蕴湿生痰,扰蒙心神,无形痰邪作怪于先;又胃肠痰热,上注于肺,痰热壅肺,咳吐黏痰,为有形之痰产生于后。但无论痰邪是否有形,也无论西医是何种疾病,只要出现精神、神智、智力异常,均可认为痰浊扰窍或蒙窍,治以逐痰开窍法,方选滚痰丸加减。隐君滚痰丸原方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净)各八两,焰硝煅青礞石一两,沉香半两;,其中大黄、黄芩用量最重

10、。药品化义说: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宣通涩滞,奏功独胜。;酒制大黄泻下缓和,活血增强,神明、脑窍多与心血相关,活血有助开窍。黄芩疗痰热,胃中热;(别录),得酒上行;(本草纲目)。礞石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治惊利痰;(本草纲目)。沉香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本草纲目)。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胃肠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以礞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可见,王珪

11、本义是逐邪以泻火,利气以祛痰,邪去瘴清,诸窍豁然开朗,则神明得复,精神、神智好转,故本方实为逐痰开窍之方。明代马兆圣医林正印将其名为礞石滚痰丸;及楼英医学纲目-痰论沉香滚痰丸;,均是以君药命名突出其或偏于豁痰涤痰,或偏于利气逐痰的功效,临床可酌情增加。滚痰丸治疗实热老痰发为怪病,虽病症种种,临床多以舌苔厚腻、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为其依据,但实际应用也不必拘泥。如案例1大便正常、案例2大便稀薄、案例3大便干燥,均选本方,甚至酒大黄改为生大黄峻下攻逐,予邪出路,祛邪开窍。当然,本方毕竟为逐邪方,老年及体虚患者需用此方时应同时用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等健脾补肾、渗湿止泻之品攻补兼施,防止攻伐伤正。参考文献:【1】 吴雪彪.滚痰丸渊源及其临床应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 31(1):59-60.【2】 方亚利.泰定养生主论滚痰丸详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 34(6):1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