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规范.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93684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全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全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全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全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严重精神隙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 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 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 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 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 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 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 知

2、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 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 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 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 是公共场合。(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 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3、1 .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 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 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 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2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 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 还是伴有药 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 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 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 随访。3 .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 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4 .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 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四)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 (含白细月fi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三、服务流程四、

5、服务要求(一)配备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本规范规 定的健康管理工作。(二)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 健康档案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四)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 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五、工作指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100%。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X 六、附件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2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严重精

6、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七、附录(参考指南和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姓名:编号监护人姓名与患日关系监护人住址监护人电话辖区村(居)委会联系人、电话户 别1城镇2农村口就业情况1在岗工人2在岗管理者3农民4卜岗或无业5在校学生6退休7专业技术人员8其他9不详口知情同意1同意参加管理0小向总参加管理签字:签字时间年月日初次发病时间年月日既往主要症状1幻觉2交流困难3猜疑4喜怒无常5行为怪异6兴奋话多7伤人毁物8悲观厌世9无故外走10自语自笑11孤僻懒散12其他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既往关锁情况1无关锁2关锁

7、3关锁已解除口既往治疗情况门诊1未治 2 间断门诊治疗 3 连续门诊治疗口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 年月日住院曾住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专科 次目前诊断情况诊断 确诊医院 确诊日期最次治疗效果1临床痊愈2 好转 3 无变化4 加重口危险行为1轻度滋事次2肇事次3肇祸次4其他危害行为 次5自伤 次6自杀未遂 次口 口口口 口口口7无经济状况1贫困,在当地贫困线标准以下2非贫困口专科医生的意见(如果有请记录)填表日期年 月 日医生签名患者(家属)签名附件1填表说明:1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除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外,还应 填写此表。在随访中发现个人信息有所变更时,要及时变更

8、2 .监护人姓名: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职责的人。3 .监护人住址及监护人电话:填写患者监护人目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4 .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5 .既往主要症状: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 的主要症状。6 .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 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7 .既往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接受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情况填写。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若未住过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填写“0”,住过院的填写次数。8 .目前诊断情况:

9、填写患者目前所患精神疾病的诊断名称,并填写确诊医院名称和日期。9 .临床痊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10 .危险行为: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 ;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例如患者有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11 .经济状况:指患者经济状况。贫困指低保户。12 .专科医生意见:是指建档时由家属提供或患者原治疗医

10、疗机构提供的精神专科医生 的意见。如没有相关信息则填写“不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随访日期年月日本次随访形式1门诊2家庭访视3电话若失访,原因1外出打工2迁居他处3走失4连续3次未到访5其他口如死亡,日期和原因死亡日期年月日死亡原因1躯体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 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疾病不详口2自杀3他杀4意外5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 6其他口危险性评估0(0 级)1 (1 级)2(2 级)3(3 级)4(4级)5 (5 级)口目前症状1幻觉2交流困难3猜疑4喜怒无常5行为怪异6兴奋话多7伤人毁物8悲观厌世9无故外走10自语自

11、笑11孤僻懒散12其他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自知力1自知力完全2 自知力不全3 自知力缺失睡眠情况1良好 2 一般 3 较差饮食情况1良好 2 一般 3 较差社会功能情况个人生活料理1良好 2一般3 较差家务劳动1良好 2一般3 较差生产劳动及工作1良好 2一般 3 较差9此项不适用口学习能力1良好 2一般3 较差社会人际交往1良好 2一般3 较差危险行为1轻度滋事_4其他危害行为次 2 肇事次 3 肇祸次次5 自伤_次6自杀未遂次 7 无口两次随访期间、/ 八r,r-4-*、,it1无关锁 2关锁3关锁已解除两袤题版/十沁田/匚1间0从未住院1匕、小山2 g问目前正在住院2既住院,现未住院

12、口口实验蜀卷1、1L-lLi L J I LJ|/ J111无 2 有目前用药情况药物1:用法:每日(月)次每次剂量 mg药物2:用法:每日(月)次每次剂量 mg药物3:用法:每日(月)次每次剂量 mg用药依从性1按医嘱规律服药2间断服药3不服药4医嘱勿需服药口药物不良反应1无 2 有_9此项不适应治疗效果1痊愈2好转3 无变化4 加重9此项不适应口康复措施1生活劳动能力2职业训练3学习能力4社会交往5其他 口口口本次随访分类1不稳定2基本稳定3稳定通知联席部门1是2否口 公安部门/社区综治中心受理人姓名: 电话: 转诊是否需要转诊1 否 2 是转诊原因:转诊是否成功:1否 2 是转诊成功转诊

13、机构:联系人: 转诊科室: 联系电话:未住院或转 诊未成功关系精神专科医师:1.否2是隋神专科医师姓名:电话:处置结果: 调整用药情况药物1:用法:每日(月)次每次剂量 mg药物2:用法:每日(月)次每次剂量 mg药物3:用法:每日(月)次每次剂量 mg下次随访日期年 月曰随访医生签名患者(家属)签名附件2填表说明:1 .目前症状: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2 .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 并认为需要治疗。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自知力缺失:患者

14、否认自己有病。3 .危险行为: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4 .实验室检查:记录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在上级医院 或其他医院的检查。5 .目前用药情况:填写患者当前实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6 .用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用药,“间断”为未按医嘱用药,用药频次或数量不 足;“不用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医嘱勿需用药”为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7 .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具体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8 .康复措施: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给

15、出应采取的康复措施,可以多选。9 .本次随访分类:根据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选择。10 .通知联席部门: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稳定,根据中央综治办、省综治办肇事肇祸 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国家规范要求, 须向公安部门和社区综治中心报告,并填写受理人姓名及联系方式。11 .转诊: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确定是否要转诊,如需转诊,填写转诊医院的具 体名称、转诊科室、转诊医生和联系方式。若未住院或转诊未成功,应联系精神专科医师, 记录医师姓名、联系方式及该患者最终处置结果。12 .调整用药情况: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6、随访医生具有精神专科执业资质,可根据患者情况直接为其调整用药,不具备资质的需要请精神专科医师调整用药。向上级转诊或请精神专科医师处置的不稳定和基本稳定患者,此处填写转诊机构医生及专科医师开具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13 .下次随访日期: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和家属。14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常规随访和2周追踪随访均需要完整填写此表。15 .随访结束,随访医生及患者(家属)核实确认签字。电话随访形式可不签名,需记录随访的电话号码。赠送以下资料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 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 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

17、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提由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 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 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 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 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 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 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 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

18、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 读的好书。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 思想。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一一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 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 ”这是因为在企 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 源”,亦即“人要贡献由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 ,就可以“产生 由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由人的 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由“利润并不

19、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 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 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 挥人的能力。”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一 一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由来。那么我 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 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 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 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同样的工作,在 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 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

20、绩效的话,那会留 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 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 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 我,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 从客户那里寻找。 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 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 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一句

21、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检验管理和 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管理者和员工在 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 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 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 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 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 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 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由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

22、目标引 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管理是 一种稀缺的资源。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有 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 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赠送以下资料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 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 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提由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 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 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 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

23、的究竟应该是什么?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 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 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 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 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 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 读的好书。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 思想。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

24、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一一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 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 源”,亦即“人要贡献由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由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由人的 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由“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 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 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 挥人的能力。”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一 一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

25、和发挥由来。那么我 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 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 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同样的工作,在 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 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 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 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 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 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

26、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 我,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 从客户那里寻找。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 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一句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检验管理和 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管理者和员工在 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 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 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

27、于时间。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 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 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 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 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由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 己目标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目标引 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管理是 一种稀缺的资源。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有 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 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

28、的方向!赠送以下资料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 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 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提由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 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 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 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 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 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

29、记 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 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 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 读的好书。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 思想。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一一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 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 ”这是因为在企 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 源”,亦即“人要贡献由什么必须由他自己

30、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由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由人的 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由“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 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 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 挥人的能力。”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一 一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由来。那么我 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 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 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 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

31、现代管理方式已经 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同样的工作,在 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 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 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 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 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我,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 从客户那里寻找。 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

32、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 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一句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检验管理和 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管理者和员工在 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 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 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 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 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 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由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目标引 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管理是 一种稀缺的资源。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有 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 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网络与通信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