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8939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摘要:从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土壤、气候、水分等因素分析当时的稻作生产分布在渭河平原靠近河流的河漫滩、低阶地和东部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的盐碱地。关键词: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稻作生产 (一)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的文献记载 在秦汉农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关中地区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农区,其水稻种植也达到了相对发达的时期,水稻的种植也有了丰富的史料记载,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关中地区“又有秔稻梨栗桑树竹箭之饶。”而称之为“天下陆海之地。” 汉书沟洫志记载汉武帝下令:“左右史地名山川原地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 左右内史即

2、太初元年以后的三辅之地,相当于今天的关中盆地,汉武帝说这里的稻田租契偏重,主张减免。汉武帝建元三年游猎于长安周围的渭河南北一带,“驰骛禾稼稻秔之地。” 可见当时种稻已经相当普遍。班固西都赋云:“郑白之沃,衣食之源。沟塍刻缕,原陧龙鳞。五谷垂颖,桑麻铺棻。” 说文:“塍,稻田之畦也。”从所描述的沟塍排列整齐、纵横交错的情形,可以看出当时稻田和渠道相互交错。后汉书杜笃传“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厥土之膏,亩价一金”记载的是以长安为代表的渭河以南的水稻种植情况。 (二)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生产水分气候条件 秦汉时期的气候,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3、一文中指出,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平均气温大约比当高1.5。秦汉时中原及黄河中上游,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 平均气温较今高1.5,有适合稻作生产的气温条件。 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源,而关中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首先从原生水环境看,秦汉时期正是我国历史时期的湿润期,降水较现在丰富。所谓“八川绕长安”,八川即泾、渭、灞、丰、镐、浐、泬、涝,这些河流都有丰富的水资源,富有灌溉之利。河流众多的同时,还有丰富的天然溪流和泉水。其次从次生水环境看,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之多, 规模之大, 效益之高, 均是史无前例的。 由此可见当时关中平原“河湖纵横,水网密布”。 这为关中地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丰富

4、的水资源。 (三)从土壤条件考查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稻作分布 关中的土壤主要是黄壤,由于黄壤的组织很疏松,颗粒很小,有渗水的特性,而水稻的种植需要表面保持一定的水分,所以黄壤决定了是不适宜稻作生产的。 淤灌技术的发展使关中地区的水稻种植成为可能。利用河流泥沙来灌田的做法,叫做淤灌。我国北方一些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泥沙含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养分,引用浑水灌溉或淤灌,既可以补充需水和肥料,又可以改良土壤,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一种途径。秦汉时期就是引用含有丰富的泥沙的水源对盐碱地进行淤灌,种植水稻对土壤进行改造。这在郑国渠和漳水十二渠上都有成功的经验。司马迁在史记 河渠书中记述道“郑国渠用注填阔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另外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渭河平原存在少量河漫滩、低洼地,这里的土壤主要是淤土,主要分布在渭河、洛河、泾河的河漫滩和低阶地下。据现代的土壤学知识,淤土的主要特点是均匀性,地处河漫滩和低阶地,地下水丰富,具有很强的保水性,经过耕作、施肥及适时灌水,其沉积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相对较高,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秦汉时期稻作生产的主要是利用淤灌技术在这些地区进行。 参考文献: 【1】【2】【3】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4】班固.说文西都赋.北京:中华书局,1977 【5】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