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3545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一)_西师大版(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 元表内除法教材分析本 元的学 内容是 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 ,用26 的乘法口 求商, 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 。 是学 除法 算的开始,是今后学 表内除法(二)以及学 多位数除法的基 。学情分析本 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 、学会利用乘法口 口算表内乘法的基 上 行学 的。除法的含 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 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 , 但缺少平均分物的 践 。 此,教学 要借助教材 , 合学生的 生活,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 践活 机会。单元主 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 科技园的准 活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平均分”,了解“每份同 多”的生活 例,通 直 操作

2、展示了除法在 用 的两种 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 , 密 系学生的生活 , 学生 解决 的情境, 学生了解知 来源于生活, 消除学生因 第一次接触除法而 生的陌生感,从而 学生 极主 地去学 。教学目 知 技能: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 。 会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数学思考:使学生在 的情境中提出数学 , 并运用数学知 解决 , 得使用数学的成功 ,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 的能力和意 。 解决: 能 比 熟 地用 26 的乘法口 求商,使学生初步 乘、除法之 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 解决一些 的 。情感 度: 培养学生 真 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

3、。教学重点: 学生在理解的基 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 求商的方法及解决 。教学 点: 除法的含 ,用除法运算解决 的 。 安排: 12 课时1除法的初步 6 课时2用 26 的乘法口 求商 5 课时第 1页3整理和复 1 课时 教材分析本 元的表内除法是学生学 除法的开始, 是今后学 除法和多位数乘、 除法的基 。 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 , 在理解的基 上, 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 求商的方法及解决 , 是本 元教学的重点。 本 元教学的 点是: 除法的含 ,用除法运算解决 的 。本 元学 内容主要包含: 1. 分一分; 2. 除法的初步 ; 3. 用乘法口 求商;4. 倍的 ; 5. 解决

4、; 6. 整理于复 ; 7. 合与 践:走 田园 七个方面的内容。本 元在 排中体 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加 除法概念的教学。二是:鼓励学生 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三是:重 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同 深化学生 运算的意 的理解。教学目 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 , 能 行平均分。会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 使学生在 的情境中提出数学 , 并运用数学知 解决 , 得使用数学的成功 ,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 的能力和意 。3. 能 比 熟 地用 26 的乘法口 求商,使学生初步 乘、除法之 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 解决一

5、些 的 。4. 培养学生 真 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 。 重点、 点1. 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 。重点2. 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 求商的方法及解决 。 点1. 除法的含 第 2页2. 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进行除法教学,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2.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3. 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4.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以语言表述为标志。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 14 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1.分一分2课时2

6、.除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3.用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4.倍的认识2课时5.问题解决3课时6.整理与复习1课时7.综合与实践走进田园1课时总计14课时六、表内除法第 1 课时 分一分 (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6 页例 1、例 2,第 67 页课堂活动第 1,2 题,第 68 页练习十五第 1,2 题。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提示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 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第 3页在教学情境中

7、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法,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2.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 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 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平均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2.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 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8 个磁力圆片, 12 支

8、铅笔, 3 个盒子。学生准备: 8 个圆片, 12 根小棒,每组 1 袋豆子、 4 个盘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 是怎样分的?( 1)学生回忆,组织语言( 2)指名回答:我分过糖,给我的弟弟和邻居家妹妹,我弟弟3 块,妹妹 2块,我留了 2 块;我们课间做游戏时,也是分组进行的.2. 教师:看来分东西或分组,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教师板书:分一分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平均分第 4页1.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把 6 个圆片分成两堆吗?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教师巡

9、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有三种分法,可以分成1 个和 5 个,也可分成 2 个和 3 个,也可分成 3 个和 3 个。( 4)教师配合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分的过程(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分的真好!2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1)指名回答:分成 3 和 3,因为每堆一样多。( 2)集体订正3.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教师板书: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4. 教师:把 8 个小圆片分成 4 堆,怎样分?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学生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台前展示分法:第一种 1 个和 7 个;第二种 2 个和 6

10、 个;第三种 3 个和 5 个;第四种 4 个和 4 个。( 4)集体订正:第四种 4 个和 4 个属于平均分。【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感受不同的分法,再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其中每份同样多的分法, 形成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操作建立丰富的表象支撑,让学生充分经历干年的抽象过程。】教学例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1. 教师:刚才,通过分小圆片,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要把它们平均分成 3 分,可以怎么分?(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分的过程( 2)指名台前展示分法:每次每份分 1 支,4 次分完;每次每份分 2 支,2 次分完;每次每份分

11、4 支, 1 次分完 .( 3)集体订正第 5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提供表象支持。】2. 教师:这几位同学分的过程不相同,那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1)指名回答:每次每份分的都同样多。( 2)集体订正3. 教师:为什么每次分的必须要同样多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只有每次每份分得同样多,才能保证最后每份每次分到的根数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个同学说的非常的完美!4教师:刚才的分法中,谁的分法最简单,咱们请他来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好吗?( 1)指名台前一边说思路,一边动手分:

12、我是这样想的,把 12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那么 3 个几根是 12 根呢?我想起了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把 12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4 根。(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看来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能借助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思考,他的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3)学生之间进行。5教师:刚才在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每次每份分 1 支, 4 次分完;有的同学每次每份分 2 支, 2 次分完,这些方法比较麻烦,如果我们借助乘法的知识来思考,就可以直接想出每份是多少了,而不是盲目地分了。【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各种分法为研究素材, 让学生在对各种分法

13、的分析比较中发现: 只有每次每份分得同样多, 才能保证最后分到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了平均分的本质, 使平均分的方法具体化。 而借助乘法的知识来思考每份应该分到多少根的问题, 把学生的思考推向更深入层次。】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的第1 题。第 6页1.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谁来说说通过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指名回答:我知道了一共有 15 颗松子,有 3 只松鼠来分,问题是:每只松鼠平均分几颗。2. 教师:你们知道每只松鼠分几颗吗?把你的答案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回答:每只松鼠分 3 颗。我是这样想的:把 15

14、 颗松子平均分成 3 只松鼠,那么 3 个几根是 15 呢?我想起了口诀: 三五十五,所以把 15 颗松子平均分成 3 份,每只松鼠分 5 颗。(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个同学不但会分,思路还很清晰,说的很详细,真棒!3. 教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圈一圈,验证你的想法。( 1)学生动笔操作( 2)小组内交流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的第 2 题。1、教师:请同学们看这道题,它的要求是什么?( 1) 指名回答:把 15 支铅笔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支?( 2) 集体订正2. 教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好的想法和分法的, 知道答案后, 请圈一圈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1)学生

15、独立思考,验证猜想。(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每人分 3 支。我是这样想的:把 15 支铅笔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 5 份,那么 5 个几支是 15 呢?我想起了口诀:三五十五,所以每个小朋友分 3 支,然后我圈了圈,还真是!( 4)集体订正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 2 题。1. 教师:接下来我们利用平均分知识进行比赛,请看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 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 2 堆就加 2 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 再累计分数。 其余同学如第 7页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 分。活动结束, 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

16、( 1)学生独立阅读游戏规则1. 教师:我给大家先示范一下,请大家根据游戏规则给老师算分2. 下面游戏开始!( 1)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活动心得和感受( 3)冠军组代表汇报:我们组发现:要想比较方便又比较块地平均分成两份,或者三份等, 有一个好的办法, 那就是每次每一个盘子都多放点, 这样剩下的就少一点,分得次数就少一点。(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种方法还真不错!不知道同学们学会了吗?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分一次!【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评比,调动人人参与的热情,巩固平均分的方法。】四、达标反馈1.平均每只小熊猫分()根竹笋?2.平均每只小猴分()个

17、桃子,圈一圈。3. 判断一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 2)( 3)4. 分一分,说一说把 8 枝花平均插到 2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花?答案:第一题:平均每只小熊猫分( 5 )根竹笋第二题:平均每只小猴分( 4 )个桃子 .第三题:第四题: 4 枝五、课堂小结1.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第 8页( 2)指名回答: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我还知道用乘法口诀算每份是多少很快(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看来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知道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掌握了很多既简便又快速的平均分的方法, 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自己!【设计

18、意图:】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平均分的游戏,明天上课与大家分享!七、板书设计分一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课堂之上,教师大胆放手, 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正因为教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 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第 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