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82100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文艺界掀起了一片红色经典改编的热潮。 一批像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和红旗谱这样沉寂已久的革命斗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开始再度复兴 , 并连续涌现出一系列关于红色经典的改编影视作品。作为红色经典的一员 , 红色娘子军也不例外 , 最初由刘文韶根据 琼崖纵队战史 上记载的一个女兵连的真实故事改编成报告文学 , 然后以此不断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 , 搬上舞台、书本和荧屏。而本论文就以红色娘子军 1957 年报告文学版、 1961 年谢晋版电影、 1967 年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和 2006 年袁军版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 , 利用“文化诗学” 的研究方法 , 去深入探讨文本之间

2、的变化与共通 , 理清各文本之间、各文本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文本对当时文化价值观构建的意义。 ( 绪论 )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文本 , 都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相互结合。而且艺术文本主题内容变迁的深刻 , 会对艺术形式的表达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 , 笔者在对红色娘子军进行跨文本研究时 , 首先关注主题的变迁。作为红色娘子军 最初版本的报告文学展现出对乐观革命精神的歌颂 ; 到电影中则开始戏剧性的关注革命女性的成长 , 彰显出“人”的个性; 而到了样板戏 红色娘子军 则成了政治思想的宣传工具 , 在阶级叙事中塑造出了一个个模式化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 再到以顺应大众口味为目的而

3、改编的电视剧文本中 , 导演则更加关注剧中娘子军作为女性的情感发展。这一章笔者将揭示出红色娘子军主题的变迁与不同文本的艺术形式转变以及文本所诞生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第一章 ) 创作艺术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 , 但好的主题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来承载 , 而好故事又离不开人物的塑造。由于红色娘子军各个版本的艺术体裁和主题不同 , 塑造人物也各有各的不同。笔者首先分析主要角色吴琼花、南霸天、洪常青、戴红莲四人在红色娘子军各个版本中的人物塑造变迁 , 然后从电视剧文本中新增角色南洋女入手 , 分析其存在价值。 ( 第二章 ) 精神内涵的表达寄托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 而人物的塑造又离

4、不开叙事情节的安排 , 所以接下来笔者又对 红色娘子军 不同文本的叙事策略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 探讨不同文本的叙事形式变迁和符号、 修辞变迁对叙事的影响 , 从而探寻红色娘子各个文本间的艺术流变规律。 ( 第三、四章 )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 大众的确需要重温红色娘子军这样的红色经典 , 去重新回忆那段热血沸腾、 昂扬向上的时光 , 以此来洗濯内心的空洞。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的掀起正是为此 , 笔者选择以红色娘子军作为研究对象也是因为此原因。 红色娘子军现存的艺术文本形式多种多种 , 本文只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谢晋的电影版本、芭蕾舞剧、芭蕾舞剧样板戏及新版电视剧五个文本进行研究 ; 其中报告文学和电影文本中浓厚的革命精神、乐观理想主义深深打动着我、鼓舞着我 , 而其电视剧文本的改编却让人唏嘘。如今在如火如荼的红色经典改编中 , 像红色娘子军电视剧文本中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 , 而如何让红色经典的改编真正能够缓解现代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寻找人们迷失的灵魂从而弘扬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 结语 )究究 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