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88151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指导思想节约水电、节约能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电资源短缺的现实、 感受水的宝贵, 从而使学生从小形成节水意识、 养成节水习惯,是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品德与生活课,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性、 突出教学实效性, 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去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的匮乏, 从而形成自觉的、 持久的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节约水和电是一个老话题, 尽管如此,在我国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电的现象。这一主题主要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宝贵, 了解我国缺水的现状, 学习节水的方法,

2、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朋友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2、学生情况分析: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 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因此他们很少能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 很多学生没有感受过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很难理解水的宝贵。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结合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和年龄低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品尝海水的苦涩、感受淡水的缺乏、体会鱼儿对水的渴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懂得节水的重要,激发学生自觉节水的行为。 在本课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低, 对相关水资源

3、的数据还不能理解、 没有相应的概念, 因此我把数据转换成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并把相关的水量,不以升、毫升的数字出现,而是转换成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可乐瓶,如每人每月大约用水3 吨,约 3000 瓶水。在观看完蓝色地球图片后,我让学生品尝海水、 观察河水,从而知道能被直接利用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水的对比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学生们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鱼之间做选择, 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 并激发学生内心的“我”与“鱼”之间因缺水而引起的斗争,充分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又匮乏之间的矛盾, 懂得节水是利人利己、 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径, 因而让学生开动脑

4、筋,想方设法节水,为课后自觉节水、宣传节水作准备。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教师提前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收集一些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和节水方法的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 2)了解本年级学生对水的了解程度,及学生中易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 3)准备海水、河水、糖、金鱼、纸杯、图片学生准备: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 应该说早以有了一些节水的知识, 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的基础, 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认识的了解, 使教学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由家长同学生共同完成, 在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问卷的过程其时就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 我想,这应该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教育”的

5、过程。节水调查问卷( 1)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水的用途及浪费水的现象?( 2)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3)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节约用水的广告语。三、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2.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北京市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3.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了解常用的节水手段与方法。情感态度:1.能自觉、自愿节约用水。2.对浪费水的现象不满。因此我让他们吃糖口渴、 然后在仅有一点点水的情况下在自己喝水解渴与救因缺价值观与行为:1.在思想上知道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2.养成用完水关紧水龙头的习惯。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加以劝阻,并进行节水

6、的宣传。过程与方法:1、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围绕水有用、缺水、节水这条主线进行教学。2、 教学主要以运用课件、演示、亲自体验、游戏等形式、手段进行教学。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参与准备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共同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从课前的参与过程中就开始有了情感体验。2、 课始创设情境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天吃几顿饭?你们知道连续多少天不吃东西人会失去生命?( 70 天)那你们知道人连续多少天不喝水会失去生命?(7 天)”问题由学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水比食物还要重要。3、 了解水的用处与水资源的匮乏( 1)全班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能谈

7、谈在我们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知道水的用途最多?(从工业、农业、生活几方面谈,教师作补充) (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励学生并且让学生口渴)( 2)咱们日常用的水绝大部分是自来水,你们知道自来水是从哪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自来水厂示意图。(3)我们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约 3 吨, 3000 瓶。每个家庭约 10000 瓶。)我们学校每月要用多少水?( 350 吨,350000 瓶。)我们北京市每月用多少水?(几千亿瓶水)(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每时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 那我们地球上的水多吗?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多、也可能说少)( 5)出示课

8、件(地球的全景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虽然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儿以上的面积覆盖着水, 但大部分是海水。 咱们来尝尝海水是什么味道,海水能为人们做刚才咱们说的那些事情吗?(6)你们来猜猜假如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还觉得可用的水多吗?( 7)以你的经验,你认为中国是缺水的国家吗?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吗?(学生可能出现说不缺的)(分组讨论) 如果世界每人平均 30 杯水,我们中国平均每人 8 杯水,而北京每个人平均才只有1 杯水。( 8)淡水这样少,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淡水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9、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4、感受水资源短缺、探讨节水方法。拯救缺水的金鱼( 1)老师这里有一缸漂亮的金鱼,因为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现在每个小组可以领养一条。(只给一点水)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金鱼。如果你是这条小金鱼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它们因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们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有一点水,但大家都口渴了,咱们是自己喝还是拿来拯救这些可怜的金鱼?好,那我们就来行动吧!( 2)我们虽然能够拯救我们面前的这条幸运的金鱼,但由于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现在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 植物都因为缺水而生命垂危, 我们怎样才能帮帮它们呢?(节约用水)下面谁能想出节水的好方法,我们就奖励给他水(小组讨论、

10、组长负责)。( 3)全班交流:向大家介绍节水的小窍门( 4)我们知道节约用水,可还有人在浪费水,来看看他们的行为,咱们怎样才能帮帮他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出示课件。学生讨论、发言。4、巩固学习成果一水多用节水游戏,让学生看到节水的收获、体验节水的乐趣、增长节水知识。并通过节水游戏,让学生进行节水的思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宣传。感受水的重要 了解水资源匮乏体验缺水的痛苦形成节水意识 探讨节水方法 自愿参与节水行为主动宣传节水知识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知道基本的节水方法,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 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 朋

11、友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六、教学反思节约用水一课,从以下几个环节逐步入手:第一环节,结合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浪费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经历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同时结合调查情况,制定出各种适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用水措施,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由于调查的内容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 具有震撼性的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前调查, 学生深入触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类环境正遭到各种污染,缺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 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 可以说,自我

12、教育已伴随着实践活动先于课堂教学产生,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动情的基础上, 认识得到了一个飞跃。 这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课前调查实践中, 有许多学生已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如果说在调查实践中, 学生只局限于对自己的调查项目感到难以置信外, 那么课堂上学生共享了这次的所有资料后, 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极大的震撼, 从而激发了学生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个环节, 重点在课堂上注重宣传教育, 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公益性广告片等, 而后,让学生设计一段 “宣传节约用水的广告语”,以此深化教学效果,并在知行之间搭起一座可行的桥梁,通过良好的课中实践,

13、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二是养成性的实践践行。 养成性实践活动就是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的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节约用水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后的行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提出要求, 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加强实践,以不断强化后续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融洽的。我认为,品德课上教师不应是与学生对立的道德权威者和道德完善者的形象, 学生也不再是道德无知的代表。 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表现为一群平等的个性在平等地探讨有关道德话题,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在具体的实践情景中相互影响, 以实现师生角色

14、的相互转化。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我之间的心灵对话、真诚沟通,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再以节约用水一课,其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能真正称之为教学。 真正的师生交往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并在课堂上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人道的师生关系。从教育内容来说,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 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不断创设教育的情境,发现教育的内容。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作为一个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个体不断探索解决道德问题。 他们从生活中的用水经验谈起, 到逐步认识到淡水的严重缺乏, 再到制订节约用水的措施。 这里没有老师的说教, 没有规范的灌输,有的只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学生要节约用水则是发自对水资源缺乏的深层认识, 节约用水也不再是一条抽象的规范, 它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了具体化,成为切实引导他们道德践行的心中的道德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