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5《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92739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25《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25《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新人教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5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并请回答文后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如果你认为正文与标题不般配,那么你准备拟什么题目呢?2.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中“引”是“拉”的意思,该“友人”有涉嫌打人之嫌,难怪元方赶快“入门不顾” ,结合全文,你能猜想“父友”该时该地的想法吗?3.陈元方能以礼说服“父友”,并能指出他

2、不知礼的实质性错误,可称得上知礼;可在“父友”“惭,下车引之”要向元方致歉时,元方竟“入门不顾” 。对此,你认为“父友”做得对,还是元方做得对?请选择一种观点,并简要为你的观点辩护几句。4.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5.“陈太丘失信、友人失礼、元方失礼” ,有人说本文中全写了几个丧失礼义之人,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6.“父友”是先怒后礼而元方先礼后怒,两者都有“怒意”,其“怒意”相同吗?7.元方持的“礼”与“父友”持的“礼”是否相同?8.“父友”的发怒是何声色?元方的发怒又是何声色呢?9.如果 “父友” 不“对子骂父” 说什么 “非人哉” 而只是一般的责怪陈太丘,那么你认

3、为 “父友”的做法是否就恰当了呢?10.如果“父友”不骂陈元方的父亲“非人哉” ,那么陈元方可能会怎么做呢?请你猜想两个以上结局。11.本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参考答案:1.“陈元方斥父友 ”或“陈元方护礼” 。2.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竟那么知礼,“父友” 自愧不如, 想拉元方过来向他认错且夸赞他。绝对不是想要打元方。3.a、“父友”做得对。因为他虽然先前是责怪错了,然而谁能保准不出错,他可贵在知错即能在晚辈面前表示改正,委实不简单。b、元方讲礼做得不尽完美,按如今中小学生守则去衡量欠妥当, 但我们还是要说这可以原谅。因为陈元方毕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他的思想认识要逐步修养才能完善,

4、他还是个未曾很好发展的人。答a 或 b 均可。4.a、体现小孩子玩耍天性。b、那么小的孩子竟那么知礼是聪明。c、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护礼而失礼作了“他还小”的隐性说明。d、与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相照应。5.陈太丘过了约会时间才离开,可谓守信。友人错怪以后能屈己准备认错也可算是知礼。元方以礼斥“父友”也是知礼,虽然他还有不知礼之处,但他毕竟是个发展中的人。6.“父友”之怒是失之偏颇的勃然大怒。元方的发怒是年幼不尽知礼的发怒。7.元方持的是晓事明礼; “父友”持的是知错改过之礼。两者都是正礼。8.“父友”的发怒是勃然大怒,声震瓦舍。元方的发怒是泄怒,理智、冷静。9.还是不恰当。 因为只是语气上、态度上让人感觉稍微好受一点点,但无礼的本质是相同的。10.a、还像文中结局句。因为“父友”自己失信,对子怪父失礼,陈元方必然奋起还击。b、末句则可拟为“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乃去。君即行尚能赶上。不然,等家君归,君乃往问违约缘由,可乎? ”因为陈元方虽然聪明,可没有被强烈刺激,就可能1会只作一般的解释性说明。11.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