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92740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5《干旱的宝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干旱的宝地一、教学 1 堂教学 当 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活 和空 ,因此教学 是开放的、多 的,教 要 情景 学生的 极性、主 性,引 学生 ,分析 ,解决 ,真正成 学生学 的促 者和引 者。2教 学的直 性原 要求学生通 具体的事物和 象直接或 接的感知,形成 明、确切的印象,加 所学内容的理解。二、学 目 1了解新疆的自然 境和 ,深刻 会人 在利用自然 源的同 更 保 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 展。2了解 之路。3了解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否科学合理的利用水 源,是干旱地区人民生存与 展的关 。三、学 重点和 点学 重点:水是生命之源。学 点:人 合理利用自然 源。四、教学 程

2、(新 入)播放“北京申奥”“中国足球 入世界杯”“中国加入世 ”“神舟四号”火箭 射成功等 像片段。 : 中国人来 ,喜事可真不少, 能 大家 都有哪些可喜可 的事情?生: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第一次 入世界杯。生:中国加入世 。 : , 2001 年 12 月,中国正式加入世 ,加入世 后,中国 将 一步融入世界 展的大潮中,其 我 中国人早在西 就是以 之路 ,走出国 ,与 多国家 行 文化交流, 下面就 我 伴随着如歌的 声一起去 之路(展 示北京沙漠 , 之路路 。)用心爱心专心- 1 - :公元前138 年和 119 年, 武帝两次派 出使西域, 使者从 安出 河西走廊到今天新疆,

3、西 再到欧洲,开辟了 穿 西方的 路通道。从此商人、使者 繁往来于中原和西部地区!中国的 和 制品运往欧洲或更 的地方, 条通道竟 得了“ 之路” 的美称。想像一下,假如你 就是 之路上的一支运 ,会遇到哪些 ?你怎 解决?生:没有 代化的交通工具,只能靠 生:沿途大多数是沙漠戈壁,很少有人居住生:冬天寒冷,夏天炎 ,干旱少雨生:缺水是最大的 ,你可以通 天山雪水来解决。 :生活在 的最大感受是冬天冷,夏天 ,干旱少雨,四季分明,春秋两季 沙天气多,所以古代人民 明才智, 明了独特的灌 工具坎儿井。(展示坎儿井示意 。) :同学 都 坎儿井 ? 仔 察 幅 , 坎儿井的形成原理、 点及其主要分

4、布地区。生:原理:略生: 点:略 :炎 干燥,沙漠 的 劣 境不但没有熄 人 生存下去的勇气,反而激 了人 的 造力。 了 有 限 的自然 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勤 智慧的人 明了坎儿井,天山冰雪融水通 坎儿井滋养林草,灌 田, 干旱地区 来了勃勃生机。大家想一想, 里的 境自古以来就是 劣的 ?据 里曾 湖水充足,商旅云集,市 繁荣,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 ,繁 多 的楼 古城 什么 声匿迹了呢?(展示新疆地 。)生:乱砍乱伐,不注重 境保 。生:地形影响气候,地形以山地和盆地 主,沙漠分布广。生:因 海拔高,所以气候寒冷,因 离海 ,所以干旱少雨,沙漠广布。 :因此,人 不 要改 劣的自然 境,

5、 要充分利用自然 源,更要保 好自然 源, 使人 与自然 源和 展。 坎儿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 洲 , 坎儿井是 洲的生命 之泉。(展示三 片:(1)棉田、瓜果;(2)煤 、金 、 、油田、 力 ;(3)魔鬼城、天山、回王 。)用心爱心专心- 2 -师: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显示了我区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那么我区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呢?生: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生:草地资源,旅游资源。师:虽然有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劣势,只有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教育和资源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你认为采取那些具体措施才能合理的开发我区自然资源的优势?生:退耕还林

6、,退耕还草,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生:节约用水,采取滴灌技术。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师:非常好,大 家从不同的角度为家乡献计献策,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吹响。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 新疆首当其冲!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再次向世人展示自己巨大魅力的机会。想像一下:家乡的未来是什么样,请你用动人的诗篇或美丽的画卷描绘家乡的明天。(最后在走进新时代的歌曲中结束此课。)五、教学体会学生主体原则的基本原则是从尊重学生自主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学习上重视过程的体现和自由个性的实现,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主体比较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运

7、用所学知识的应变能力,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到主动地对不同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寻求。因此使整个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成为具体化的对象,就能增进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主动学习进程中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设疑必须体现 “主体性”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 “主导”作用, 而这种作用主要靠提问体现出来, 这对学生分析问题、 探究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问题的提出不是武断地将学生的思路强行与自己的思路进行连接,而是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系统上进行发展,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系统就成为他们以后逐步提高

8、的“最近发展区”)。即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把握坡度,所以提问既是学生深思熟虑、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即“跳一跳摘桃子”,促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以干旱的宝地一课为例,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导新课 的关键是怎样激活思维,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贴近生 活,由学生熟知的事物中引出主题。本课一开始就播放“北京申奥”“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录像片段, 然后问: 在这些大事中, 哪一件是发生在中国人经济生活中的大事?这一问题的提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又为“丝绸之路” 的学习做铺垫。当

9、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路线后设问:假如你是古丝绸之用心爱心专心- 3 -路上的一支运输队, 会遇到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一幕生动的情景和无拘无束的活动范围,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回到两千多年前体验那时的生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在学生心理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形成这种独特气候的因素是什么?出现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 让学生学会全面本质地去研究问题,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授知识发生冲突,于是产生了迫切知道原因的欲望,从而激发了

10、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暗示与前面所学各具特色的区域做比较,这样不仅引导了学生的思考方向,更是对知识的一次比较、归纳、综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问题的提出又是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同时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所以当“昔日繁荣、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繁华多时的楼兰为什么销声匿迹了”一问的提出 ,如果说前三个问题是知识、思维、方法的铺成,那么这一问题则直接击中了问题的焦点, 点破了这里不是自古以来就沙漠连绵的。学生顿生疑惑, 于是产生了欲罢不能的问题情景,质疑的氛围形成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11、,旨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学生带着问题共同讨论, 在讨论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 的认识,发表不同看法,不求唯一结论。维果茨基认为, 要使提出的问题能达到预设的目的,使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学习,教师必须通过提问切入到被提问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去。所以提问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重复课本上的知识, 而是促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冲动。 我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开发和利用资源时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为家乡发展“把脉诊断” ,也更加彰显了历史与社会开放性的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围绕如何保护环境讨论,有的谈论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还有的谈到要提高人口素质,谈到可持续发展等。学生通过这一问题,不仅拓展了知识,更加深化了知识。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 始终处于动态的学习活动中。用心爱心专心-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