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02244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原文,欢迎参考阅读!小摄影师1928 年夏天, 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 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基打开纸团, 上面写着: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2、“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第 1页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

3、吗?”高尔基问。“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小摄影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摄、媚”等 8 个生字。会写“突、按”等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突然、 立刻、人行道”等 12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课时安排课时第 2页课前预习、准备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第一课时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

4、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第 3页(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5、画出有关句子。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4全班反馈交流。5老师小结板书。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四、开展讨论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五、课堂作业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男女生、 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二、课堂实践活动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第 4页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三、识字写字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阳光明媚鞠了个躬咧

6、开嘴吩咐准备停当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突然侧过脸读一读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第 5页经验。四、扩展训练“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 联系上文, 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第 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