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07543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上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

2、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交流资料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 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补充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笨重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样的吗?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简说 (1)借助拼音

3、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词语: 中生代 化石 演化 凌空翱翔 迟钝 描绘 毋庸置疑 敏捷 崭新 脑颅 骨骼 鸟翼 A、正音崭 翘舌音 ;“凌、恐、盈”后鼻音。 注意字形,尤其是笔顺捷 ;辨析“顿吨” 第四组:都指身体的某个部位。 B、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预设: (中生代: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

4、。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中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第四代,延续约一亿年,这一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个时期主要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C、“听意猜词”游戏 三、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讨论,试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

5、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读后,选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测学情 1、检测生字词。 2、回想课文内容,说说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精读品位重点段落(第3、4自然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阅读第二段 1、优秀调查员了解演化过程 (1)学校科研组需要招聘一批优秀的调查员,入门考试就是: 自主阅读这两小节,小组研讨合作填写表格: 庞大恐龙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时间 特点 第一代恐龙 两足奔跑 许许多多年后 根据表格

6、,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恐龙这一大家族? (2)汇报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提示学生可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融入自己了解到的恐龙相关知识,清楚有序地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出示课件) 如:(1)比较句子: 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3)“一些猎食性

7、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 三、细读感悟其他段落。(第1、2、5自然段) 1、科学家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果的呢?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课文第一、二两小节。 (1)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又是什么让科学家“欣喜若狂”?结合课文说说。 (3)理解“点睛之笔”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做“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

8、笔”。) (4)想象古生物学家们听说辽西的发现后惊喜的心情、样子;读好课文中的句子。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阅读,了解科学家心中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 (2)说说你们心中关于恐龙的愿望。 四、熟背积累语言文字 1、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五、课外延伸,实践作业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选作: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读。条件允许的话,组织一次“恐龙展示会”。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二) 设计理念: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

9、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影像等)。 2.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恐龙和鸟儿的图片)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设计意图

10、: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 认读词语。 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辨析字形。 巩恐、会绘、顿吨等。

11、 猜测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翱翔)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目的性。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

12、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3.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设计意图: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导入,了解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凶猛、笨重、描绘、敏捷、崭新、顿时、轻盈、欣喜若狂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复

13、习,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阅读重点段落,领悟文章写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理解课文第二段。 1.了解演化过程。 (1)自主阅读,想一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2)小组研讨: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如下表) 繁衍情况 时 间 特 点 第一代恐龙 和狗一样大小,像鸵鸟 数千万年后 两足奔跑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许许多多年后 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介绍这样一个庞大家族的。 (3)学习汇报: 在恐龙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

14、程。 提示学生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学习作者清楚有序的表达。 小结: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需求,顺应学生阅读心理,引导学生直奔学习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合作填表、个性表达等形式理解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特点,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 2.感悟语言特点。 (1)齐

15、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 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过渡段:这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读者视线引向中生代,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去掉句子中的横线部分,比较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

16、;“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还不能确定。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3)感情朗读生动的句子,感悟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比较朗读等形式感悟语言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学习锤炼语言。 三、学习其他段落,把握全文内容 1.第1、2自然段。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谁?去掉“似乎”行吗? 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读一读。 (2)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3)科

17、学家有怎样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课件出示)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 “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习思考,发现问题。 2.第5自然段。

18、 (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浓厚兴趣。 四、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总结: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

19、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感情朗读与背诵是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汇报学习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总结课文,依本拓展,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升华学习内容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发

20、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 庞大家族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设计意图:突出课文重点,呈现演化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说恐龙的演化过程。 特别建议 1.“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学习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知识,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与发现,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2.恐龙演变成鸟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清演变步骤,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与生动有序的表述,从而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这篇科普文章语言生动,特别是用词十分准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形式细心体会,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