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20981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于都五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合作探究活动一: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观沧海大意并进行梳理。古代诗歌四首活动二: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写了哪些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诗句是写主备人:李称秀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习目标:44、诗中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1、掌握诗、曲的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3、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导学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2、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观沧海预习导学1、填空。(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孟德,(朝代)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政权的奠基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著有诗歌、。他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宏伟,慷慨悲凉。(2)观沧海是一首。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幸甚至哉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1)树木丛生,。(2),洪波涌起。(3)日月之行,;星汉灿烂,。一、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他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 被誉为“诗仙”。(2)近体诗分为两类:每首四句的是绝句,每首八句的是律诗。根据每句诗字数的不同,又分为五言或七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月的句子是,。李白写月的句子还有很多,如“,”。( 4)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换言之,就

4、是借物抒情。二、用“ /”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合作探究活动一:结合背景,体味感情。阅读背景材料,体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 753 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的消息写下了这首诗。活动二: 1、首句有哪些意象?2、“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4、“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

5、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5、这首诗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分析。次北固山下第 1 页预习导学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二、用“ /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乡 书 何 处 达?归雁 洛 阳 边。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四、解释下列加点字。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6、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合作探究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拓展探究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1 、 你认为诗人“惊”的原因有哪些?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天净沙 ?秋思预习导学一、常识填空。1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是 _,秋思是散曲的 _。2天净沙

7、 ?秋思作者 _,是 _代著名 _作家、 _家。他与 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_”。3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 _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 ( 游子 ) 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二、用 /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 藤 老 树 昏 鸦,小桥 流 水 人 家,古道 西 风 瘦 马。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合作探究活动一: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观沧海大意并进行梳理。活动二: 1 、词中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赏析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和“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又有何作用?5、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哪句?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