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20995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马龙县中医医院 何志坚一、概述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发生,可是到医院进行仪器检查(如CT、MRI)和神经体征检查却都没有发现异常。国际医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引起上述症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脑长期的、慢性的供血不足,医学家把这种疾病命名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

2、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现状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位居前三位之内,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已位居死因首位。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脑部

3、疾病的发病率占人口的12.6,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500万,每年新增260万。 对于许多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脑供血不足(脑缺血)是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脑缺血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对较大,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量也随即减少。如果脑组织缺血10余秒钟,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大脑某一部分

4、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则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如果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儿童时期脑血流量大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成人为50毫升(5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脑组织/分),加之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发生。 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丧失知觉,几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元损伤。因此

5、,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的重要。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1、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有多种因素,首先为血管因素。正常情况下,为大脑供血的血管有两套动脉,一套为颈动脉系统,另一套为椎动脉系统,这两套动脉血管在头颅内相互联结,以确保脑部的血液供应,任何原因引起这两套血管的管径变小或管壁变硬等都可减少大脑的正常供血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如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椎动脉狭窄或扭曲、动脉炎、动脉狭窄等。2、其次为血流动力学因素。大脑的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随着血压的升高大脑的血流量也相应增加,但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大脑的血流量反而减少,原因就是

6、高血压导致脑血管过度扩张,血管弹性减弱;反之,当收缩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也同样会使大脑的血流量减少。因此,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大脑的血流量减少而不能确保脑组织的正常供血。3、第三是血液成分的变化因素。医学研究证实,血黏度增高是导致大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糖尿病及尼古丁、酒精刺激等都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减少脑组织的正常供血。四、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机分析1、从解剖学观点分析供应大脑血液的动脉,主要为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供给大脑半球和间脑的各前2/3区域的血液,椎基底动脉则供给大脑半球、间脑的后13区域和脑干、小脑的血液,如果这两条动脉发生病变或受到

7、压迫时,可使得整个脑部的血液流量减少,脑内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上述脑供血不足诸症。至于症状的轻重与脑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及受压迫的轻重直接相关,若脑供血严重不足时,还能导致短暂的小中风发生。小中风定义:脑血流减少、脑供血不足,造成脑部缺氧,使脑神经细胞至少可在24小时内丧失功能。有些中风病势较轻微,可引起昏迷或言语、行动的障碍,但这种轻微小中风所致的脑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在1小时或更长时间以内,大多数是不会超过24小时。2、从病因病理学角度分析(1)脑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这种病在发达国家里极为普遍,我国目前这类病人也在明显增多,由于特殊的饮食结构(大量的乳制品、肉类熏烤食品、酗酒等)使患肥胖症的比

8、例升高,高胆固醇的沉积及大量的脂肪积累,形成了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的血流量减少。据国外科研机构报道,在多数情况下,只有90的动脉血管被阻塞时,才会有明显的症状发生。因此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是脑供血不足的基本原因。(2)颈椎的病变: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与年龄成正比的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国内有统计显示: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率约占25%,60岁左右占50,70岁左右几乎占100,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颈椎病变主要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关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质增生、骨刺的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严重时刺激与压

9、迫椎基底动脉,影响椎基底动脉的正常供血,使脑血流量减少,而出现脑供血不足。(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精神因素的影响,如长期情绪抑郁或烦恼不休,工作紧张、家庭负担繁重,心理压力增强,严重者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脑血管不规则地收缩和痉挛,造成脑血流量短阵或突发性减少和受阻,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甚者发生小中风。五、临床表现脑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以下几点:1、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

10、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2、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入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3、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六、慢性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12种预兆: 1、头晕,特别是突感到

11、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日不同的头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7、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10、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11、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七、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转归在临床上,当脑血流逐渐降低时,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各种自觉症状,随着脑血流的进一步下降,逐渐会表现出精神症状,只有当脑血流下降到相当明显时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和体征。同时随着血流的逐渐下降,大脑的器质性改

12、变逐渐变得更为明显。慢性脑供血不全如果控制不好,在一定情况下就会出现一过性相对完全的脑机能障碍,即发展成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发展成为临床上的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八、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流循环、抗凝溶栓、抗脑水肿、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及保护神经细胞几个方面。治疗方法1、首先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2、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研究表明数种不同的抗血小板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和其他血管意外,常用抗血

13、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两药合用有显著地相加抑制聚集的效果。另外,国内对21106例急性脑梗死进行了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明显减少卒中的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性卒中。3 、抗凝血药物:如潘生丁、华法令。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4 、手术治疗: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状。5、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可以采用整脊复位疗法+推拿按摩,也可以配合其他辅助疗法,比如:针灸、拔罐、理疗、药物。整脊疗法是核心,推拿按摩也不可少。目前国内推拿按摩的人比较多,但是专业的整脊人士很

14、少。6、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发展过程,治疗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中医中药本着整体观和平衡观的原则,同时具有多靶点和低毒副作用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如天津天士力制药生产的“养血清脑颗粒”,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预防和治疗中。九、脑供血不足的自我保健脑供血不足在合理的治疗之后,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不再出现,但是在恢复的过程中,一定要各方面都注意,不慎的话,病情反而会加重。还没有发生脑供血不足的中老年人也要积极预防,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中年以后要注意多食水果、豆类,少吃过咸、油腻、高糖

15、分、高热量食品。2、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提高全身器官的机能。3、避免长时间连续伏案工作,工作间歇可做颈部的后伸活动。4、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5、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眼底等,发现异常时及时治疗。十、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八项注意: 1、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2、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3、经常在手内运动健身球,可促进脑循环。4、适量服用维生素E,有防止衰老、动脉硬化作用。5、老年人半夜觉醒时,宜喝

16、几口白开水。6、即使没有高血压症状,也宜常量血压。7、老年人勿忘补充活性钙。8、应三餐后刷牙。十一、饮食疗法脑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里主要介绍脑动脉硬化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家庭调养。1、食用大蒜: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压、健脑功能,因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与维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维生素B1的作用强2-4倍,所以在有足够的葡萄糖和维生素B1的情况下,食用大蒜,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更多的能量供应大脑所需,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南方人若畏生大蒜辣,可将生蒜沾醋吃。 2、葛根粉或葛根粉粥: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50克煮成粥食用,脾胃虚寒

17、者忌食。均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动脉血管硬化。 3、吃松叶: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开水泡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4、补充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叶类蔬菜、大豆和橙汁。每天吃500克绿叶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就可以摄取足够的叶酸。 5、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每天吃3支香蕉,能抗脑动脉硬化。 十二、保健措施1、及时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8、扩血管药物和银杏叶制剂等。 2、早期预防:对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重点在脑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对症处理。3、合理饮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4、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5、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陶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小 结1、慢性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由于病情的渐进性、

19、症状较轻又易于缓解,往往不容易引起重视,包括一部分医务工作者;2、慢性脑供血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如不及时治疗,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脑梗塞、老年痴呆症;3、早期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4、老年人应密切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可能已患上慢性脑供血不足,应给予重视并及时治疗: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等症状,且伴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有高血压病史或眼底动脉硬化病史。经检查,神经系统正常,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未发现脑出血,TCD显示脑动脉硬化,有闭塞或狭窄的改变。5、研究表明数种不同的抗血小板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和其他血管意外。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现临床使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的特点。用法:每次60-80毫克,每天一次,晨起服用。6、要有效控制慢性脑供血不足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调养至关重要,中老年人要主动预防,关键是调整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