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伯牙绝弦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34111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伯牙绝弦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伯牙绝弦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伯牙绝弦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伯牙绝弦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伯牙绝弦人教新课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 课伯牙绝弦【设计说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伯牙绝弦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 以琴相知, 最后因子期早亡, 伯牙破琴绝弦、 遂成绝响的动人故事。而这段千古佳话时代流传,俨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对知音 最为生动、最为隽永的解读与传承。教学本文,我期待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并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为学生课外阅读古文指引方向;通过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情境体验,能让学生真切感受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般的 知音 深情,受到传统 知音文化 的熏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读、吟诵等多种

2、方式的读,将课文读正确,注意停顿,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并能熟读成诵。2.初步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展开联想等常用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情境体验、入境诵读等方式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 知音 深情,受到传统 知音文化 的熏陶。【教学准备】在五下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对古文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运用。伯牙绝弦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篇幅不长,浅显易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帮助学生借助重点句,紧扣重点词,层层深入地解读与体会高妙的知音文化

3、。教师可准备课件、音乐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解题存疑1板书课题,指名读题注意 弦 字的读音和读题时的停顿、节奏。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重点理解 绝弦 的意思)3.简介伯牙,存疑导学二、指导诵读,整体会文(一)自由读 -读通顺1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觉,难读的地方可以回过去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二)指导读 -品味道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导: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读好语气词哉 、兮 ,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三)畅情读 -诵兴趣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2指名读。【本环节重在进行朗读指导,教给学生停顿的方法,读好语气词,并能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读好

4、长句。 】三、斟字酌句,感悟知音 第 1页(一)聚焦 善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伯牙、子期的了解。2解读第一句,聚焦句中的两个 善字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板书:善鼓、善听)(二)理解 善1学生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文中表现伯牙善鼓,子期善听的语句。2交流理解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句子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立足 志 - 理解伯牙弹琴技艺高超,他心里想到高山,他的曲子中就能够表现出高山来。(善鼓)立足 善 - 结合个性化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山的巍峨、水的浩瀚,同时读出子期由衷的赞叹。(三)补白 善1补白伯牙琴声中想表现的画面,

5、丰富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感受伯牙善鼓,子期善听。2运用文中句式,拓展说话,感受伯牙善鼓,子期善听,两人之间心有灵犀。(四)回扣 善1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聚焦 必 - 由琴声的意境升华到伯牙的心境。体会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像峨峨泰山一样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广阔的胸怀。2理解 知音 的内涵!(板书:知音)【本环节适时渗透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简约之美,对仗之美。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文言文的创作,消除畏惧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四、破琴绝弦,再悟知音(一)切己体察,感受结识知音的喜1拓展阅读:伯牙与子期相遇瞬间的美好时刻。2随文练笔,体会伯牙与子期相遇时愉悦的

6、心情,感受知音相遇时的妙不可言。3师生交流。(二)对比参照,感受失去知音的悲1教师深情叙述:伯牙痛失知音的场景,体会伯牙内心之痛。2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回味知音相遇之美好,直入伯牙内心,体会破琴绝弦 之内涵。3体验 知音文化 :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出示自古以来对伯牙绝弦故事的传承,配以多种形式的读春秋时期列子 -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唐代寄张元夫 -明朝警世通言 。伴着高山流水音乐,吟诵全文。【本环节流连于一本本古书之中,各朝各代都用不同的文体叙述着这段感人隽永的千古佳话,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 知音 内涵的不断追求。】第 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