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43034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口语焦虑现象分析及对策摘要:语言焦虑被认为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笔者所在地方师范类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交际焦虑感的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语言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语言焦虑;口语交际能力;因素;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大学生外语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由原来的由课本为中心的知识性灌输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特别是英语口语实践能力被摆上了更重要的位置。外语学习是一个受许多复杂因素影响的习得过程,与课堂教学的客观因素和学习者的智力和心理情感

2、因素都密切相关,而语言焦虑则是影响大多数学生克服语言学习障碍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地方师范类院校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影响这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焦虑情绪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一 理论背景学习焦虑一般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使其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1,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普遍而正常的情绪反应。作为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情感变量,学习者由于在非母语使用及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对外语学习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会降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信心、动力与兴趣,从而愈加抵触外语学习。1986 年,美国语言学家ho

3、rwitz等人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简称flcas)也作为我国外语学习焦虑现象的主要研究工具,她提出把找出更为具体的焦虑源及焦虑与不同二语水平之间关系的努力是21 世纪外语焦虑研究的新趋势(石运章,刘振前,2006)。二 语言课堂中的语言焦虑现象分析据horwitz等对外语学习课堂焦虑的研究(horwitz,1986)外语学习焦虑大体可以表现为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3 种形式。笔者将结合了flcas及外语课堂相关话题的调查问卷分发给了大一下学期的非英语专业共289名本科生,这些学生中约有73%都来自于农村,其余来自于

4、本市及周边城镇。其结果印证了学习焦虑的3种形式,无论是来自农村或是城市,学生都或多或少有逃避使用外语交流,害怕外语等级考试和语言使用不当而遭到取笑等特点。其中农村生源学生对于外语语言交际的焦虑更为明显,远远高于城市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对于英语听力、口语及阅读的教学环节产生惧怕情绪,城镇生源大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听力和写作焦虑。1.话题因素基于此项结果,笔者设计了一次口语教学分别在3个平行班级进行讲授。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个人自愿发言和集体讨论两种方式,并在集体讨论时有意将两种生源学生分开。通过对这些话题的导入引出,笔者明显感觉农村生源学生更倾向于集体讨论的语言产出形式,而城镇生源生更愿意将个人能力进行展

5、示;在对话题讨论的热情上,前者对于家庭、朋友、爱好和学习等常规生活内容的话题比较热衷,并愿意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但发言相对简短,在班级学生面前常常害羞或表达出明显的不自信。后者则对政治、商业、文化及未来等相关话题更加积极,并在语言表达出错的情况下,愿意继续完成自己的语言阐述。课下在与各班这两类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农村生源学生更加愿意加入自己熟悉的话题讨论,而在个人发言方面都有些胆怯;而城镇生源学生对各类话题都愿意尝试,他们的最大困扰是单词量和语法正确使用的问题,对于个人发言并不是那么抗拒和紧张。由此看出,在口语教学中,两类学生入校前的生活及学习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于外语使用过程中不一样的

6、话题偏好和对于不确定性话题的焦虑程度。同时,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受试者汇报说在班内其他同学面前做口头陈述是最易引起二语习得者焦虑的活动(王银泉,万玉书,2001)。讲述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尤其如此。2.性格因素来自不同地区的两类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利用权威心理及性格测试题,笔者得出农村生源学生自尊心普遍较弱,城镇生源学生反而自尊心偏强,自尊心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是学习者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和意识。研究发现自尊心强的学生学习热情高,课堂上主动,积极、敢于冒险,不怕犯错误,能有效地克服焦虑,从而语言水平较高。相反,自尊心弱的学生往往自卑、被动,不愿表现,不能有效地克服焦虑,因

7、而语言水平较低。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尊心较弱,不愿主动参与课堂语言交流活动,害怕回答错误,遭同学耻笑,导致语言习得产生较严重阻碍,以致造成恶性循环。在与他们交谈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普遍对于语言交际能力不是特别看重,更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或应试能力,并顺利通过等级考试。很少与外籍教师交谈,看语言电视节目、英文电影、读英文杂志的几率也很低,校园的外语活动和社团他们也是常常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参与,害怕犯错并在其他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是他们的主要焦虑因素,开口说英语变得愈加艰难。3 教学资源因素笔者所在高校的非外语专业学生都需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每个班每星期平均有三节英语教学课和两节自主听力课

8、。教材在经几次改版后体现出了的以读、写为学习重点到听、说的任务型教学转变。除学生自己上机选择听力材料加强能力外,其余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未根本发生转变。由于课本内容量大,教师必须在保证先对课文内容讲解的情况下适时的开展课堂活动,教学方式也偏于传统,这在某种程度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感,并逐渐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不满足与课堂中的单词和句法的讲解,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于庞大的生词压力会感到更加担心和焦虑。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时间被长期压缩,同时,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很多学生也对于语言学习问题采取了放任或逃避的做法,因而缺乏师生互动,他们的外语学习更加难以提高。三 缓解语

9、言焦虑情绪的对策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课堂语言焦虑成因复杂,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学生的语言焦虑情绪,口语能力的提高常常受到阻碍。笔者将由此做出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1.淡化差异,共同提升农村地区中学外语教学资源不足,虽然我国各层次外语教学都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偏远地区,中学外语教学仍然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地区外语教学的设备往往比较简陋,缺乏现代教学设施,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网络、电视、收音机等资源学习外语,开阔眼界。此外,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考试能力成为农村地区教学的重心,其听力和口语

10、交际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使两类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形成较大差距,成为引起他们在大学外语学习时的焦虑来源,影响他们的外语学习兴趣与信心。由于客观条件而形成的语言能力差异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地方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刻意讲授或谈论农村生源学生不太熟悉的城市生活话题或强调两地的差异性,从而更加拉大师生间的距离。笔者建议能以任务形式给学生布置对于英语文化知识的阅读,并利用些许课堂时间让学生上台讲述或朗读其阅读内容,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从而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外语学习兴趣。课堂活动时也应有意的将两种不同地区的学生混合编组,让他们更多交流融合,消除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

11、。2.活跃气氛,情感交流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于中学教师更显呆板,师生关系有时相对疏远。这对于那些想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却性格内向,自尊心弱的学生来说便成了语言焦虑的最大来源。移情(empathy) 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robert vischer 于1873 年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后来,移情作为语用学用语是指“言语交际双方感情沟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krashen 认为,学习者只有在最佳的包括移情、动机等在内的情感条件下,充满自信,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krashen,1987)。笔者建议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采用移情策略,使用移情语言。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由于

12、语言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各种焦虑情绪,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项口语实践活动。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也不必摆出学究的架子,指导进行字词句的生硬学习,多举例子,多做些探索式的提问引导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也要注意对他们评价的艺术和技巧,多鼓励少批评,多幽默少讽刺。课堂外的情感交流也常常在高校不受教师所重视,问卷发现80%的学生其实非常希望能在课堂外与外语教师进行交流,向教师提问,或是使用外语沟通,由此教师不妨可以开辟交流平台,利用文字或语言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交流与沟通。3.开发资源,创造条件受制于地方经济条件和文化资源环境,地方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发展与大城市的高校相比总是相差一定距离

13、。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对于外语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的提高常常觉得没有必要,沉闷的教学环境和方法也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此笔者建议地方高校的领导阶层能为在校生的外语能力开拓多元化的资源,多鼓励奖励教师多多开展有益学生语言锻炼的活动。以社会为目标,将外语学习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他们学有所用。主动帮学生联系能使他们锻炼外语交际能力的企业单位并达成实习合作等意向;以系别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不一样的展示外语能力的比赛,各种朗诵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广告设计比赛,英语戏剧比赛等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准备有计划的竞争平台,提升其口头表达的兴趣和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勇于探索更适

14、合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教学方式,多开展外出听课学习和教研室讨论,做好听课-评课-讲课的有益步骤。地方高校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过程中常常有着共同的问题和特点,其中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语言焦虑感成为了最关键的议题,诸多实验调查印证,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当的情况下,焦虑感越低,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发展越快。因此,在对于非专业外语口语提高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口语活动中的情感和个体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而高校的外语学习改革也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 krashen,stephen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

15、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9872 horwitz, e. k.,horwitz, m.b.& 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3 石运章,刘振前.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及性别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4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5 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26 解珊.语言焦虑与英语口语自我感知、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7,(6):64-687 袁玲丽.高校农村生源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55-160568 周玲燕.浅谈减少大学生语言焦虑的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4):115-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