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47755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0大纲全国文综)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16 D18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2011营口联考)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

2、回答45题。4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5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乙D乙甲丙丁乙(2011哈尔滨调研)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67题。6终年受风带与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A终年温和湿润B终年高温多雨C终年炎热干燥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与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的形成有关的风带是()A B C D(2011常州学情调研)下图是“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3、()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9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中央气象台于2010年1月3日发布暴雪橙色警报,预计3日白天到夜间,北京、天津、辽东半岛南部、山东半岛北部等地有大雪,同时,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也将迎来大风降温天气。据此回答1011题。10能够表示该次天气系统的示意图是()11对此次天气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B冷气团势力比较强C会对农作物产生冻害D对渤海航运产生严重的影响12(2010海南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冰岛位于()A极

4、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2009天津文综)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和文字信息,回答1314题。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13在学生绘制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14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2010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1517题。15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

5、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16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17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18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将使北极地区()A极地高压势力增强B极地东风势力减弱C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D极地冰川全部融化19(2010福建文综)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20(2010浙江文综)下图为欧洲部分地

6、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50分)21读“我国海南岛地形图”、“东方与海口的气温降水统计图”和材料,回答问题。(12分)(1)海南岛地势特点是_。(2)比较东方与海口两地年均温与年降水量,并说明原因。(3)椰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带,说明气候方面的优势因素。22下图为“亚洲某日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1)图中甲乙天气系统是_;若该天气系统30

7、小时后到达地,简要说明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天气的变化趋势。(2)试说明图中由A至B、由C至B的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并分别分析其成因。(3)D处此季节盛行_风,主要成因是 _。(4)如果在地沿海研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测研究?23读“我国西北地区及周边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分布图”(单位:%),完成问题。(12分)(1)图中A、D两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较小,其共同原因是 _。(2)图中B、C两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较大,其共同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B位于山地迎风坡,水汽易被抬升,遇冷凝结C地表水丰富,蒸发的水汽较多D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8、3)按要求绘图。 甲 乙(甲图表示出C地云量较多的原因。要求画出气流、云团;标注山地和海洋名称)(乙图表示出A地云量较少的原因。要求画出气流;标注地形名称)24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2009年2月至4月间,亚马孙地区共有约197 km2的森林被砍伐。连接南极洲与其最大的威尔金斯冰架之间的最后一条冰桥也出现了新的断裂,为全球变暖再添铁证。为此,国际环保组织警告各国领导人,正在加速的南极冰架崩塌与全球气候谈判的迟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国政府立刻停止“斗嘴游戏”,采取对地球负责任的行动。(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控

9、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至少答3条)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练后反思】考点题号错因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气旋与天气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答案1.C2.B3.C第1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可知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题图可知,白天时,因是

10、晴天,气温高;而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白天晴天时,昼夜温差大。而白天是多云天气时,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而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项B正确。第3题,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温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可知,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而地面辐射再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通过读图,很容易发现,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

11、右侧的15时左右,选C。4A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气压的垂直变化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流层中,随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6)。故知在同一水平面上,就气温而言,乙大于甲,丙大于丁。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同一水平面上,气温低气压高,气温高气压低。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5D本题主要考查气压的垂直变化及其对气流运动的影响。由图分析知,就气压状况而言,乙大于甲,丙大于丁。甲处气压低是因甲处受热,空气上升至丙处所致,乙处气压高是因乙处冷,空气由丁处收缩下沉所致。6B7.B读图可知为北半球的信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为南半球的信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风带之间的气压带为赤道低

12、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北半球的西风带有关,因其终年受西风影响而终年温和多雨。8B9.A突破该题的关键点是南北半球的判读和b点的区域定位。第8题,读图可知,a处的风带为副热带高压(30附近)吹向副极地低压(60附近)的西风带,其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左偏,为南半球,因此a地风向为西北风。第9题,读出b地的大致经纬度位置(2326S,135E),可以判断该地为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10D该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快行冷锋过程。11A此次天气系统形成强降水和强降温天气,说明锋前暖气团比较湿润,冷空气势力强

13、。强降温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同时也给交通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渤海海域受强降温影响出现海冰,严重影响航运。12B冰岛位于60N与北极圈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带。13B14.C第13题,图中a、b两点所在的两侧等压线数值都为1 005 hPa,且b点离相邻等压线更近,再加上冷锋锋前暖空气的堆积,使锋线的边缘气压最低,可以判断B图气压的变化符合图中情况;由ab气温降低,风速由小到大再变小,云量由多到少。第14题,台风能否登陆,主要由移动路径决定。15C16.D17.C此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有缜密的心思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第15题,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额尔齐斯河流域,其西面有缺口向大西洋

14、敞开,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第16题的迷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B。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试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正是因为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月气温骤升,才一下子融化,发生了洪水。第17题的关键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18B北极地区气温升高会削弱极地高压势力,使极地东风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将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19B首先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锁定两个:一是气温,二是降水,根据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

15、渐递减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20A由于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1月0C等温线在欧洲西部大致呈南北走向(或者说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比较图中四条地理分界线,甲分界线与欧洲1月0C等温线的分布特征比较吻合,故选A。21(1)中部高,四周低(2)两地年均温相近,因为两地纬度和海拔相近。海口年降水量远多于东方(或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大),原因是海口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东方位于背风坡。(3)地处低纬,热量条件好,全年普遍高温。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沛。22(1)暖锋地风向由东南风(偏东风)转为西南风;风力加大;天气由晴朗转为阴雨。(2)由A至B降水逐渐减少,因

16、为西风带来的水汽越来越少;由C至B降水也逐渐减少,因为离太平洋越来越远,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3)西南此时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成西南季风(4)海陆昼夜温差、气压变化、风向变化、大气湿度变化、比热容等。23(1)深居内陆,且受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2)B(3)24(1)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2)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3)波动上升。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4)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