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案例与反思(3).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64929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教学案例与反思(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桥》教学案例与反思(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教学案例与反思(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教学案例与反思(3).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桥教学案例与分析品读桥,心不由为之深深震颤!它如歌,述说着一件扣人心弦的事;它如诗,抒发着一片震撼心灵的情。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如山般伟岸,大量比喻、拟人、短句、感叹号等的使用,强有力地提升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教学中,我紧扣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在语言文字的反复品味涵泳中,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内核,感悟作品文情皆美的深刻内涵。品修辞感受洪水之险【案例1】师:请读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简单写下体会。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野马有什么特点?生:野马跑得快,受惊的野马就更快了。师:不但快,而且生:凶,横冲直撞。师:所以,作者说,洪水咆哮着,狂奔而来。

2、洪水大不大?凶不凶?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师:作者把洪水当作什么来写?生:人。师:可是,你看,这哪里是个人啊,看着这个“窜”字,看看这个“舔”字,简直就是一条生:凶猛的毒蛇啊。(生读)【分析】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洪水之大,一读明之。但仅仅如此,显然不足体现语言之深刻内涵。教学中,我紧抓住 “咆哮”“野马”“窜”“舔”等关键词语,通过“受惊的野马”(喻体)与“咆哮的洪水”(本体)之间的对比,通过一“窜”一“舔”的形象分析,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洪水之大、之凶,还深刻感受到洪水带来的那种极度的恐慌和窒息感。品短句体会形势之急【案例2】师:洪水滔滔,让我们赶快去看看村民们都怎么样

3、了。(生读第三自然段)师:读书就像过电影,要能够形成画面,如果把这段文字拍成电影,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画面?生:惊险的画面师:在这个画面里,有生:凶猛的洪水、惊慌失措逃命的人们、危急的情势师:能不急吗?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课件逐句出示,师生对话)1.“村庄惊醒了”其实是人们惊醒了;2.“人们翻下身,却一脚伸进水里”写人们起床;3.“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写逃生;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上跳舞了”,写水势凶险;5.“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写人们折回。师:几句话?多少个字?生:五句话。66个字。师:五句话,五个画面。醒来、起床、逃生、危险、折回,短短的60多个字,从床

4、到人,从人到水,又从水到人,房内房外,洪水滔滔,就像电影的快镜头一样,在我们眼前快速晃过。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写得这么急?生:因为这样更能突出情况的危险师:在这样危险的情势面前,还有时间去写具体吗?还有时间去写详细吗?生:没有师:所有,一个画面只能有一句话,这就是语言的生:表达效果【分析】运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是本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尤其第三自然段的描写,简短有力的五句话,仅仅66个字,把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展示在我们面前。画面是跳跃的,思维是紧绷的,教学中,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的思维放慢,通过逐句的展示,在表达之简练与内容之丰富的巨大对比中,领悟了短句的表达效果,铺垫、渲染了

5、紧张、危险的情境。 品标点感悟老汉之定【案例3】师:请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体会老汉的哪些表现让人觉得他像一座山。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儿?生: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师:用句号不行吗?用感叹号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桥窄意味着什么?生:情况很严重,如果村民挤上去,势必桥倒人亡。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师:排成一队,不要挤!能不能挤?生:绝对不能挤,一挤桥就会塌,只有排成一队,才能使村民有序过桥。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师: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边?生:党员要为人民服务。老汉作为书记,严格要求党员一定要留在后

6、边。师:有没有商量的余地?生:没有。师:能不能留情面?生:不能。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分析】三句话,字字千钧。千钧的重量还体现在三个感叹号中。透过这三个感叹号,我们不但要读出老汉语气之坚定,还应读出作者赋予这三个特定句子的特定内涵,它要突出的是老汉判断形势之准确、解决矛盾之果断、对党员要求之严格。紧抓三个感叹号,就是紧抓住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内核。语言的内核是什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左右语感的就是语言的内核。它不是附着文字表象的语词,而是语词背后的东西,类似血液,暗涌不息。从桥这篇文章来看,洪灾之惊险、逃生场面之紧急、老汉之从坚定、果断、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就是语言文字的内核所在。这些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借比喻、拟人、短句、标点等形式更深刻地表现出来。紧抓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紧扣语言的内核进行解读,能使学生在深刻感受语言内涵的同时,感性而具体地领悟表达的方法,语言显得立体而有温度,情感有了依托,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便有了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