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77602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 :1、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 写“洞庭、江南”等 。2、能 合插 ,用想象画面、 写作背景学 方式想象 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 并默写 三首古 ,感受古 的 言美、韵律美。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 意,引 学生运用形象思 , 根据 感受、 句的意思, 系自己的生活 和以往学 的有关 文, 开展合理的想象, 或用自己的 言加以描述,或通 画画等活 方式,体会 句所表达的意境。教学 点:理解 意,体会 句所表达的意境。 前准 :教学挂 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教学 : 3 课时第 一 课 时一、 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

2、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 起伏的丘陵,那直插 天的雪峰, 那 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 我 一起去游 祖国的大好河山。2、首先 我 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 “敬亭山”。二、学 古 独坐敬亭山1、出示古 独坐敬亭山 ,全班 古 正音。2、复 学 古 方法:解 ,知作者抓字眼,明 意多 ,悟 情3、解 ,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字太白,后人称 仙,是唐代 大的浪漫主 人。他写了大量歌 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 的 歌。他的 后人有深 的影响。4、抓字眼,明 意第 1页(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

3、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李白为什么会孤独寂寞呢?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根据这一背景,你觉得众鸟指那些人?孤云其实就是比喻谁?孤云独去闲比喻自己怎样?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 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指名完整叙述

4、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 直到看不见影子; 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为什么李白说相看两不厌,李白怎么知道敬亭山看我也是不满足的呢?物我两忘,对山之喜爱。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师小结:其实,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 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 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1)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第 2页(2)复 朗 方式:表演 、 、叠 、唱 、小 、配 (3)自己 着

5、感情 (4)四人小 古 (5) :指名 、小 自 方式 (6)全班再 古 三、完成 堂作 本相关 。附 意:仰望天空,只 几只 儿向 去,直到看不 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 越 ,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 着山, 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 是看不 。此 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第 二 课 时一、 入同学 ,我 大的祖国山河秀 , 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 深。今天,想 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 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望洞庭。出示洞庭湖 料,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看 片, ,你想用什么 来形容洞庭湖。 唐代著名 人刘禹 是怎 形容洞庭湖的。二

6、、学 古 望洞庭1、出示古 望洞庭,指名 古 , 正音,然后全班 。2、复 学 古 方法:3、解 ,知作者(1)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2)刘禹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4、抓字眼,明 意(1)四人小 合作学 古 ,找出不理解的 ; 合上下 句理解 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 交流 。(2) 合作学 情况第 3页指名读汇报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设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 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运用比喻, 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

7、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 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 洞庭湖山水苍翠, 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 准确的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8、。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朗读想象诗歌画面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1)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第 4页(2)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3)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三、交流课外搜集的其他描写祖国山水的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完成课堂

9、作业本相关练习。附诗意: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 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3.指名看图说说读后感受。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10、1、江南风景好在哪里?读读诗句,找一找具体词句(红胜火、绿如蓝、江花、江水)。2、这两句对仗句又让你感受到什么?(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 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常常叫我梦萦魂牵。)第 5页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待人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五、作业:1、自由朗读课文;2、同桌背诵;3、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附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 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 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第 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