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99376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论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论文音乐为本行之有度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现象的思考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 各类学科综合、 现代化技术运用让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但静心思索,便会发现音乐课堂教学有着“虚胖” 和过度现象。本文就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若干过度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改进策略:学科综合要科学有度、 媒体使用要恰当有度、教学语言要张弛有度、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要深浅有度等,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 音乐课堂分析改进策略有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现,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内容丰富、 教学形式多

2、样、 课堂气氛活跃”,音乐课上时而举办班级画展,时而展示动画特效,时而标星粘花,老师们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将课堂填得满满当当, 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目不暇接。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索时便会发现, 在貌似丰富多彩的美丽外表下, 许多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非音乐活动,导致了音乐教学的“虚胖”和过度。对此,我就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若干现象加以分析研究,以寻求“适度”。【镜头一】在一节春晓的音乐课上,老师为了展示自己学科综合能力的才华,一会儿吟诗作对;一会儿信手作画; 一会儿让学生根据歌曲意境进行写诗绘画创作, 最后,所剩时间不多,让学生把歌曲匆匆唱了两遍就下课了。【分析与反思】盲目追求

3、综合,画蛇添足在新课程的视野下,音乐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音乐课程标准 有了“综合” 这一领域后, 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们在学科教学中体现“综合”方面所做的努力,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新的理念,常常在音乐课上用大量的时间安排画画、朗诵等“非学科因素”,音乐课成了“拼盘课” :孩子们一会儿画画,一会儿朗诵,一会儿讲故事,真正听音乐、唱歌、参与音乐作品表现的时间很少,与音乐无关的内容,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些教师上课二十几分钟都切入不到音乐层面的教学上去;还有些教师把许多不同学科内容拼凑在一起,不考虑内容之间的联系及整合意义,把音乐课变成了 “语文课”、“美术课”和“

4、历史课”。殊不知,不恰当的“综合”,已经失去了音乐课本来的学科特色。同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歌曲内涵,无法从课中学到“音乐知识”,更谈不上感受得到音乐的美,最终的课程设计已偏离了方向。【改进策略】突出个性削减杂合学科综合要科学有度现代音乐教学改革中,强调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文精神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因此教学中音乐和相关学科的综合发展、渗透、互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综合要慎重, 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成为生硬和机械的学科内容叠加的“杂科”。1、精心提炼加工综合内容教师在选择综合性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是否具有音乐性,所选内容必须是经过仔细筛选、确认对教学有帮助的, 在很多自己千

5、方百计搜寻来的内容面前要下得了决心,善于理智地“任痛割爱”,还音乐本位。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可教性的材料有很多,如蒙古的生活、服饰、人文、风情、音乐、风俗等等,而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就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比如同样让学生了解蒙古的生活这一环节,如果教师忽视对音乐的关注和学习,单单口头的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蒙古的风光片,就往往会把音乐课上成地理课,既然是音乐课, 教师就必须把他用音乐化的手法融合到教学中去。比如运用于熟悉歌曲的环节,就可以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来介绍。 而如果运用于巩固歌曲的环节,就可以一边唱歌一边来学习蒙古人骑马、挤奶等表演律动;如果还想在歌曲的拓展学习中运用,那就可以再向学生介绍一些优

6、秀的蒙古歌曲,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来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感受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讲究实效,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应该追求综合的价值,自然、得体,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目的。2、把握尺度,杜绝偏离在音乐课加入其他学科内容,或用其他学科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杜绝偏离现象的发生,绝不能为了追赶时髦,不论何时何处都加入综合,一旦偏离,就会改变音乐课的性质,成为非艺术化、非音乐化的产物,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镜头二】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它的优势,几

7、乎挖掘了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不管什么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都要用课件。【分析与反思】过度依赖媒体,喧兵夺主多媒体集文、图、声、动漫于一体,其强大的综合功能与传统的“一张嘴、一架琴、一台录音机” 已不在一个层面。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运用了多媒体就是一堂出色的音乐课,有的教师还将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做成动画,甚至课堂提问都做成字幕配在画面上,也不管是否科学、合理、实效,牵强附会地使用,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时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维。一节课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一味强调多媒体,而忽略了课的本身。多媒体已由“助手”越位成了“主教”,喧宾夺主,虚化了音乐教

8、学。这样的音乐教学,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上,无非用用电脑,何来学科整合,也就失去了整合的真实意义。【改进策略】关注听觉、突出音效媒体使用要恰当有度1、要明确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辅助作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她的最高原则是音响。通过音响传达思想、情感与交流;通过音响唤起灵魂深处对自然、对生活的美感;通过音响展开想象并获得审美体验和愉悦。因此,音乐本身的关注是第一位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本体地位问题。所以, 我们要在关注音乐本身的前提下,积极、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这才是猛虎添翼,有百益而无一害。如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教师可在课前分四次将四个段落在电脑中分别

9、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 学生在欣赏时就能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不能忘了多媒体是为音乐服务的身份,要始终体现音乐性为主线,坚持学科本位不能忘。2、使用有度俗话说:“兵不再多, 而在于精。”这句话用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再恰当不过。多媒体只有在教学中适时、适量、适龄运用,才能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另外,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有时通过教师独具个性魅力的课堂语言、板书、手势等,往往能成功地调节课堂情绪和气氛;而教师适时而为的范唱、演奏、 舞蹈示范等, 往往比多媒体上音乐家的表现更能形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审美的主动性。因此全面

10、规划,合理搭配;适时展示,多媒体手段运用才会恰当好处。【镜头三】在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歌曲,一位教师准备了以下一系列的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这几段有什么不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分析与反思】语言繁琐累赘,云里雾里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起人们无穷的思维和想象。好的音乐作品, 一百个人听可能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和想象,也许这就是音乐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把音乐讲得清清楚楚,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很少从音乐的速度、 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那么就会置音乐

11、本身于次要的地位。这样的课也就失去了它的自身特点,变成了毫无音乐本位价值的非艺术性的课。【改进策略】指向音乐突出乐感教学语言要张弛有度1、不要非把音乐讲清楚不可音乐课与其他任何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主要是靠听觉来完成, 听觉是音乐感受中的基础条件, 这种听觉依赖于音乐本身,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可以说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绝非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达。 那种用语言来代替音乐的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类似于一节语言课, 就像诗歌、 散文、故事, 即语言给人的感受, 不符合音乐审美的规律。尽管语言也是一种音乐

12、,但是,语言仍不能代替音乐。教学中,对于所听的音乐,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教师如果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 定向地引导学生的想象。 因此,音乐课上教师需要做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的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2、语言力求简练学生特别不喜欢教师语言罗嗦,音乐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中心明确、条例层次分明、 难点重点突出。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四季童趣的歌词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一年四季多快乐,季季都有新歌谣。 简要的语言能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四季之中,领略四季的风采,体验四季的乐

13、趣和童年的欢乐, 激发了学生学习歌词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同时又能兼顾生动,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的统一。【镜头四】一位教师在执教龟兔赛跑一课时,用课件展现了一副描绘大森林的早晨画面。并让学生想象: 大森林里会有什么动物?然后出示几种动物图片,让学生分组上台分别扮演图画中的几种动物, 在巡视指导过程中老师反复地播放音乐,还反复的问学生用什么动作较为恰当。大半节课下来,学生不亦乐乎,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然而到课的最后,学生也无法体会各段音乐是怎样表现动物形象的。【分析与反思】知识技能轻描淡写,犹如“蜻蜓点水”实施新课程后, 许多教师片

14、面地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不重要了,以致于在课堂上不涉及音乐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听觉练习等也被舍弃了。新课程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 但并不是弱化或是丢弃技能训练。许多教师把新课程理解成不谈技能技巧了,这是偏激和幼稚的。任何学科都有其本学科的特殊技能,音乐教育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必定涉及到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乐常识和技能。【改进策略】提高能力突出主干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要深浅有度常言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纵使老师有十八般武艺也难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 看来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 学

15、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可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音乐经验,将繁难的的知识技能融入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并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如学习旋律的高低与音值的长短可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谱来暗示;学习一些繁难的知识技能时可用游戏的方式将其内化在活动之中,还可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以自主教育的方式自然而自然地使学生接触、学习、 掌握知识技能等等,这样在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自觉自愿地接收了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在体验活动中加深了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

16、 我们要摆正教育思想,深入领会新课改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方面的“淡化”而非“弱化”的思想,让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成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一把钥匙。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话:“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 ,在实施新课程、吸收新理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文中谈到的只是本人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若干过度现象和思考。对于对策, 远非本文所能论述, 旨在引起大家的思考,纠正认识上的极端化和做法上的片面化。那让我们多一些塌实的作风, 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 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让音乐课远离“时髦”误区,远离美丽的“空壳” ,远离哗众取宠的“新潮” 。参考文献:小学音乐公开课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吴彩云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年第 3期浅谈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梁 艳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年第 10期常态音乐课上体现音乐本体的思考钟琦芳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年第 8期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王安国、 吴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