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04813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山东聊城一中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单元检测-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选择题1、 2018北京理 2以下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硝化细菌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2、 以下有关酶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B. 酶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D. 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永久丧失3、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完成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的结构A.

2、 基质B. 内膜C. 外膜D. 类囊体薄膜4、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正确途径是()A. 叶绿素阳光氢和氧B. 阳光叶绿素ADP CH2OC.叶绿素阳光ADP C5D. 阳光叶绿素ATP CH2O5、在植物向光性的研究中,有以下几个重要发现:(1) 黄素 (flavin)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和植物向光性的作用光谱很相似, (2) 在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被抑制的突变株中,仍然有向光性反应, (3) 碘化钾和苯乙酸等淬灭剂能使黄素的光致激发淬灭,但不能使类胡萝卜素的光致激发淬灭。 植物在经碘化钾等淬灭剂人工处理后, 丧失其向光性反应, 但是其向重力性基本不受影响。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最合理的结论是A

3、、刺激植物产生向光性反应的是紫外光B、向光性反应不灵敏的植物中存在过量的碘化钾C、黄素是植物向光性反应中的光受体D、类胡萝卜素是植物的向光性反应中的光受体6、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48mL,那么在1 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A.1/3 倍B.1/2 倍C.2 倍D.3 倍O2 减少24mL, CO2增加7、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A、红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8、下图示酶促反应,甲、乙、丙、丁中属于酶的是()A. 甲B. 乙C. 丙D.丁9、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 小时,然后将一片叶

4、的主脉切断如下图,在阳光下照射 4 小时,将此叶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a 部位呈褐色, b 部位呈蓝色。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A. 光 B.COC. 水 D. 叶绿素210、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酶后,置于 0 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据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 0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A.AB.BC.CD.D11、在酵母培养过程中,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以下过程中显著加快的是A.ATP的形成 B. 二氧化碳的释放C. 葡萄糖的消耗 D. 丙酮酸的氧化12、关于无氧呼吸的特点,以下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 一定释放二氧化碳B. 需要多种酶参与C. 主要

5、场所是线粒体D. 有水生成13、 ADP转变为 ATP需要: ()A.Pi 、酶、腺苷和能量B.Pi 、能量C.能量、腺苷和酶D.Pi 、能量和酶14、玉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是因为还有部分能量A. 留在丙酮酸分子中B. 留在乳酸分子中C.留在酒精分子中D. 留在 ATP的分子中15、与酶的化学本质不同的物质是A、抗体 B、胰岛素C、脂肪酶D、性激素【二】非选择题16、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

6、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3在钠盐浓度为 0.2%的全营养液中, 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 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植物幼苗, 移载到钠盐浓度为 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_ 。5取假设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 B 两组。A 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 0.8%的全营养液中, B 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 1.0%的全营养液中, 在相同条件下, 给予适宜的光照。 培养一段时间后, A 组幼苗长势将 B 组。从物质转化 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 。 6通

7、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成以下实验流程并回答以下问题:A 是 _酶。 B 是_。 C 是具有 _性状的幼芽。假设目的植株丢失1 条染色体, 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那么可用 _试剂处理幼芽,以获得可育的植株。1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研究2CO含量和光照强度对大豆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时用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植株在室温25下进行, 通过缓冲液调节保持密闭空间内 CO2浓度的相对恒定。对各组实验装置精确测量的液滴移动数值记录于下表。根据图表分析回答:1在较强光照下,每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第8、 9组的结果相同,限制

8、第 9组装置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装置中CO2浓度为 0.03%时,光照强度增大到lx 时,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1818O2?并请说明理由3假设给大豆苗添加 H2 O,一段时间后,密闭装置内能否出现。4假设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条件下,那么装置中毛细刻度管内的液滴应向方向移动;为什么? 5假设在第 6、7组之间增加一组实验,光强为 800lx ,CO2为 0.05%,预期这一条件下装置中液滴向右移动的范围是 mm/h之间。18、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 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假设干、大小相同的试管假

9、设干、标签纸假设干等其他实验所需材料。实验步骤:第一步配置不同浓度的 ATP溶液置于小烧杯小,贴上标签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观察发光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论: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解析: 此题考查了有关细胞代谢相关知识,据题意可知,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所以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所以转录在拟核区;乳酸杆菌是原核生物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衣藻是低等真核生物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A、B、 C 选项均正确, D 选项是错误的。2、 A3、 D4、 D5、 C解析: 信息题,

10、 据信息2,3 可知黄素是植物向光性反应中的光受体,类胡萝卜素不是植物的向光性反应中的光受体;碘化钾和苯乙酸等淬灭剂能使黄素的光致激发淬灭,使植物失去向光性。但不能就此推出植物体内含碘化钾。同样由信息 1 不能确定刺激植物产生向光性反应的是紫外光。所以选C。6、 D解析:据题意可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分别是 24ml ,可推出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 倍。选 D。7、 B解析:叶绿体色素吸收绿光最少。8、 A9、 C解析: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 小时是的暗处里的过程,消耗植物体能储存的淀粉;然后将一片叶的主脉切断植物体就不能给叶片a 部分提供水, 而缺水 a 部

11、分不能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b 部分可以正常合成淀粉。说明光合作用离不开水。应选C10、 B解析:酶置于 80 度的环境下,温度过高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降低温度活性不会恢复。11、 C解析:在酵母培养过程中,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酵母菌由有氧呼吸变为无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加快。而ATP的形成、二氧化碳的释放、丙酮酸的氧化都减慢。应选C12、 B13、 D14、 B15、 D【二】非选择题16、 1乙种植物 20.8 3主动运输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5好于A 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 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 组的差值6纤维素酶和果胶

12、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秋水仙素17、 (1) 光合作用产生的O2 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 量CO2浓度(2)1000(3) 能 , 光反应水分解产生18 O2(4) 左因为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消耗装置内的O2, 产生的 CO2 被缓冲溶液吸收 , 气体减少 , 气压降低。(5)6011218、实验步骤 :将萤光器粉末分成假设干等份分别放于试管, 贴上标签在每支试管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实验现象预测 :(1)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强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弱在不同ATP溶液浓度的条件下, 发光现象没有变化实验结沦 : 萤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萤光强度与ATP 浓度成反比萤光强度与ATP 浓度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