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18506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3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使用。【教学重点】通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对“未闻”“应声答曰”等词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教学流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解读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重新做一下自我介绍,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听懂:吾,蔡氏之女,名知颖,今有三十,吾愿与诸位成为友人,不知诸位愿否? 师

2、: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板书:文言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师: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又是个男孩,所以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板块二 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

3、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放声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确,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至少读两遍)2、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觉?有点难读。3、师:读文言文不但要读准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同学们拿出铅笔你们试着用停顿的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需要停顿的地方用笔画一画。4、抽读。5、重点指导两个读音:为(wi)设果 应(yng)声答 6、作业本练习,反馈。7、师范读。(师:同学们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听一听我们的节奏一不一样。)8、学生修改。9、同桌读。10、抽读(2个)。(生评价,师点(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板块三 理解文

4、意,明白顿点1、聚焦难读句子,教师建议注重解释。 导语:同学们,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刚才我们读了那么多遍,你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吗?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同学们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呢?(引导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来读一读课文,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个记号。等会儿一起来交流。(课件出示) 2、同桌互说,小组练说,全班交流。3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预设)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1)“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惠”通(

5、慧)了解通假字。2)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能够说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甚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帅甚帅。3)指名读。孔君平诣其父1)指名学生读。 2)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拜见。(在古时候,指下级拜见上级,晚辈拜见长辈,拜见自己尊敬的人。) “其”指的是他()3)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划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1)学生联系上文, “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指“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大概。 2)再读句子,读准停顿。3)整合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可追问:两家关

6、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为设果,果有杨梅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齐读。2)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炼,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个句就是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师:恩,客人来了,赶紧端出了水果。端出了多少水果?就一种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3)读一读。评

7、: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孔指以示儿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3)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4)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文:“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4、师生对读。板块四 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主问题1:你认为杨氏之子的“甚聪慧”表现在哪里?思路导航1:1、 默读课文,划出课文的总起句。2、

8、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表现在哪里?(两分钟后比比谁回答的最精彩!)3、 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不过我现在不是整句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看看你们能否对上来。 我说果学生对:禽我说君家学生对:夫子家我说君家果学生对:夫子家禽 杨梅是君家果学生对:孔雀是夫子家禽 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

9、小结:都是以姓做文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体会其机智聪慧。3、品味“夫子”,回击聪慧1)“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2)所以我们把孔子也叫“孔夫子”、老子也叫“老夫子”。那这里,杨氏之子叫谁叫夫子?(孔君平:)3)假如我把“夫子”换成“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4)小结:体现了杨氏之子有礼貌,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4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 1)比较朗读:对比读体味语气的不同。 导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 学生对比着读: “孔雀是夫子

10、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 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3)师:杨氏之子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能用委婉的方式回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反驳了孔君平,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4)再造情境,迁移运用 “未闻”5品味“应声答曰”,回击聪慧,念出“韵味”。 1)同桌对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指名读后,着力在语气、神情上点评,让对话更有情趣。(继而在评价中引出“应声答曰”。) 师生合作读,读出“应声答曰”的感觉。 2)由“应声答曰”,再次回扣孩子的聪慧。 引: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这般反应机敏,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3)回归整体读全文,学生学古人样子,摇头晃脑、有声有色地读课文,读出韵味。 小结:真厉害,一节课学下来,就把这篇古文给记下来了,我们真的是一个甚聪惠的班级,认识了一个甚聪惠的杨小儿,俗话说的好:英雄识英雄,英雄重英雄,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课。板书:杨氏之子甚聪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