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相变退火工艺对5%Mn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19378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相变退火工艺对5%Mn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逆相变退火工艺对5%Mn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逆相变退火工艺对5%Mn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相变退火工艺对5%Mn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代汽车钢兼备高强度和高塑性的良好匹配, 可以促进汽车轻量化并且具有节能环保、节约成本等优点 , 成为钢铁领域一大研究热点。 本课题以 5%Mn中锰汽车钢为试制材料 , 借助奥林巴斯GX51F型金相显微镜、 FEI QUANTA650型扫描电镜 , 荷兰 X Pert PRO MPD 型 X 射线衍射仪 ,FEI TecnaiG2F20透射电镜以及SHT-46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 系统研究了热轧、 冷轧中锰钢两相区逆相变退火的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 探索其最佳生产工艺 , 研究结果如下 : 热轧中锰钢经过930 C20min 高温淬火 +不同两相区温度逆相变退火后得出: 淬火后为

2、板条马氏体组织 , 逆相变退火的组织为超细晶铁素体、马氏体以及不同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当逆相变退火温度为625C 时 , 主要以片状马氏体和超细晶铁素体为主, 奥氏体体积分数只有6.83%;650C 时 , 主要以超细晶铁素体、 板条马氏体和板条奥氏体为主 , 奥氏体体积分数升高到12.63%,板条奥氏体平均宽度为0.14 m,板条马氏体平均宽度为0.19 m;675 C 时, 组织为超细晶铁素体和奥氏体, 奥氏体体积分数升高到 29.23%, 并以块状、板条状的形态出现在铁素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束界 , 块状奥氏体呈现奥氏体层错和孪晶, 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为0.65 m;700C 时 , 主

3、要以板条马氏体和超细晶铁素体为主, 奥氏体体积分数降低到10.10%,板条马氏体平均宽度为0.30 m。冷轧中锰钢经过930C20min 高温淬火 +不同两相区温度逆相变退火后得出: 淬火后的组织是板条马氏体, 逆相变退火后的组织为超细晶铁素体、板条马氏体以及不同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当逆相变退火为625 C 时, 主要以板条马氏体和超细晶铁素体为主, 奥氏体体积分数只有 5.09%;650 C 时, 主要以超细晶铁素体、 板条马氏体和奥氏体为主,板条马氏体平均宽度为0.23 m,奥氏体体积分数升高到10.48%, 以块状的形态出现在铁素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束界上;675 C 时, 主要以超细晶

4、铁素体和奥氏体为主 , 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为0.30 m,奥氏体体积分数升高到22.34%;700C时 , 组织以超细晶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为主, 板条马氏体平均宽度可达到0.32 m,且位错密度降低, 奥氏体体积分数降低到9.32%。通过以上研究, 可得到5%Mn中锰钢最佳逆相变退火工艺以及相应力学性能: 热轧中锰钢经930 C 20min 淬火 +675 C 30min逆相变退火后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其抗拉强度为1050MPa,延伸率达到 25%,强塑积为 26.3GPa%;冷轧中锰钢经 930 C 20min淬火+675C30min 逆相变退火 , 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其抗拉强度为 1100MPa,延伸率为 22%,强塑积为 23.1G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